在郑州蔬菜研究所,探访种子的“诗与远方”
中原网讯(辛晓青 张思沛/文 袁连贺/图)秋阳高照,位于二七区郑州蔬菜研究所的温室大棚内,几只番茄幼果在枝条下摇摆着,仿佛在讲述着当年番茄“祖先们”征服全人类的传说。
温室大棚内的番茄
“宁可三月无荤,不可一日无菜”。
从一粒种子到最具人间烟火气的盘中餐,蔬菜的重要性已经印在了老百姓的基因中。
“菜篮子”拿得稳不稳,从育好一粒种子开始。夏末秋初,我们走进了郑州蔬菜研究所,在收获的季节一起听种子们诉真情。
种子,在“竞赛”
试验田里标有编号的萝卜幼苗
1号、2号、3号、91号……郑州蔬菜研究所内正在上演着一场萝卜的竞赛。
一片插着数字牌的试验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刚刚冒头的绿芽在阳光下努力生长,它们被安排到不同的赛道,等待着最终的检验。
正在努力成长的萝卜幼苗
“这里在做的项目是河南省白萝卜区域试验,全省的优质种子一起来我们这里比赛,最终会经过五轮角逐,选出最优品种推广。”郑州蔬菜研究所副所长田朝辉告诉我们,这些选出来的种子经过滴灌水肥一体化田间栽培管理,根据生长情况、产量、抗病毒性以及萝卜的肉质风味、成分等一决高下。
田朝辉正在田间查看蔬菜长势
萝卜是我国露地栽培蔬菜中最重要的蔬菜之一,一粒好的萝卜种子,在无数次田间的试验中诞生。据田朝辉介绍,2022年河南省萝卜新品种区域试验也在这里举行,全省参试品种10个,包括郑禧一号、欧雅2号、豫红袍、华美青393等。最终得出了试验结果,调查人员在测产品尝时发现郑禧6号、欧雅2号等品种相对较好,爽口脆甜,适宜生吃。一次次的选品试验为萝卜新品种鉴定、审定和推广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同的种子长出的萝卜也不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好的种子是农民的希望,不断培育和发现新品种成为了像田朝辉这样日日同蔬菜打交道的农科人的初心。
种子,在“找情怀”
番茄幼果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番茄温室大棚内,棚内的番茄还正是幼果,几个较大的番茄看起来如同青苹果般,虽是青色,可看起来鲜美爽口。看着棚内的果实,我们提出疑问,“为什么如今的番茄已经找不到儿时的味道呢?”
经田朝辉介绍,我们找到了答案。“市场上的番茄大多是生产型番茄,产量高,口感差,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研究所正在培育的是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全面的水果番茄——青恋系列。”
正在灌溉的番茄幼苗
“青恋系列番茄口味酸甜,已经获得了国家新品种保护。”田朝辉说,很多品种对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产品质量很难把控,需要科研人员培育出上百个组合,优中选优。
番茄正在开花
一粒番茄的种子从在土地里生根、开花,结果,带着“60、70、80后”的儿时情怀在市场上售卖,便完成了一粒种子的使命,也完成了背后成千上万农科人的使命。
种子,在“攀比”
甜瓜温室大棚
走进甜瓜温室大棚,这里的“家长”李建欣正在查看甜瓜的结果情况,同时给甜瓜掐蔓、打杈。
“好吃、好看、好卖,可以称为好瓜种。”李建欣几乎每天早上六点到达瓜棚,授粉、缠蔓……看似简单的工作,一忙就是一上午。烈日炎炎,在瓜棚里犹如蒸桑拿。
已经长出的小甜瓜
种子们之间也会“攀比”,谁能“表现”得更加出色,被拿去繁衍后代。据李建欣介绍,当选好的种子进入土壤,它们在自交、杂交后,表现不错的才会留下,进入下一场试验。“现在市场上的甜瓜种类有白玉堂、羊角蜜等,我们需要用它们的种子多次试验、杂交配置,最终得到更优质的种类。这个大棚内的甜瓜是在2019年进来的种子材料,如果想看到一个新的甜瓜品种诞生可能需要7到8年的时间。”李建欣说。
让老百姓吃到更多好看、好吃的果蔬需要一代代的检验,同时也考验着培育人员的耐心。从种源收集、分类、杂交配置、试种,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在李建欣的眼里,大棚内的瓜就像是她的孩子一样,“育种是个累活,可是很甜蜜。”
一米多长的丝瓜
从甜瓜温室大棚出来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看到了芝麻开花、尝试了连根拔起的胖花生(豫花22号),与墙上的丝瓜比起了个头。在郑州蔬菜研究所内,辣椒、南瓜、红薯已结果,硕大的果实散发着诱人的气息。这里如同一座中原地区的“蔬菜博物馆”,先后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良的番茄、黄瓜、辣椒、马铃薯、大白菜、萝卜等蔬菜新品种,先后育成推广了136个蔬菜品种,年推广面积上百万亩。
正在开花的芝麻
种子是农业之母,也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种子的背后离不开农业育种人挥洒的汗水,一粒粒种子吸吮着阳光雨露,历经千锤百炼来到老百姓的餐桌上,这便是种子的“诗与远方”。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发布《军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