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聚焦

玉米价格达近十年最高点 加工企业面临“断粮”风险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7-02 10:50:12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我要评论

【字号 纠错  我要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郑州手机报,移动发ZZSJB到10658300;郑州晚报手机报,联通发701到10655885,电信发18至106592066。3元/月


  应严控新上玉米深加工企业

  吉林省农业专家郭庆海认为,国家应该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加强玉米市场的监控,确保玉米市场及其关联产业能够稳定健康发展,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首先应严控新上玉米深加工企业,并逐步推动玉米深加工企业向优势区域集中。鉴于玉米深加工企业已经成为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之一,所以国家应当控制玉米深加工企业不能一哄而起,应向玉米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商品量、商品率、人均占有量等指标都具有优势的区域集中,以保证企业有充足的原料供应。另外也能降低异地运输的巨大成本和缓解主产区的“卖粮难”压力,同时还能有利于优化地方产业结构,推进玉米主产区的经济增长。

  其次,加大对玉米主产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及逐步增加农民的种粮补贴。同时,对当前农民储粮模式变化给予充分的分析和预测。农民在年底和春节前集中卖粮的情况已逐渐减弱,正在转向常年、分散卖粮,“惜售”“等价”将是今后农民在玉米销售方面的主要心理。因此,政府及市场能够给予一个相对准确的市场价格预期非常必要,让农民能够有一个卖粮计划,而不是盲目地储存。

  最后,适度进口,平抑价格,更要减少玉米深加工的下游产品的进口量。进口应该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不可随意为之,以免为我国玉米市场造成更大的影响。

  玉米进口:对市场心理影响大于直接作用

  今年四五月份以来,关于玉米进口的传闻在市场上甚嚣尘上,目前部分外资企业已在具体操作实施。在我国限制玉米进口四年后重提进口问题,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多进口的百万吨玉米相对于我国每年消费近1.5亿吨玉米的巨大需求,只是沧海一粟,对我国玉米市场的直接影响并不大,然而,经过市场放大及期货机构的炒作,有可能对我国玉米不断看涨的心理有所打压。

  两方面因素造成市场粮食紧缺的假象

  专家认为,在我国库存充裕情况下,玉米市场价格不断推涨,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农民储粮方式及收入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常年售粮的模式让不少企业感到无所适从,也对企业生产的安全库存始终有一种紧张感,因此在日常收购中不得不加价收购,从而进一步推高玉米市场价格。

  储粮方式的变化让农民能够较长时间保存玉米,由原先的集中卖粮转变为常年、随时卖粮,能够根据市场信息得到更大的收益。另外我国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农民收入有了较大的提升,“不着急卖粮”已经成为大多农民的心声,售粮习惯开始改变。(更多内容请点击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作者: 记者 王晓明  齐海山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马上评论

用户: 隐藏地址 
  登录    点击查看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