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聚焦 |
沉默也许是他的“武器”
小郑沉浸在虚拟世界,使社交技能受到抑制,康宁医院副院长胡赤怡认为,这可能牵涉到小郑与父母的关系。
他分析,小郑在家里两年不与人说话,看上去是因为自己忙于玩游戏、而家人也很少在家,但实际上,这可能是他对抗父母的一种方式。也许是反抗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情、却忽视了他;也许是反抗父母平常跟他说话的方式(比如不是平等沟通、而是批评命令),他会认为与父母交流是没有用的,所以干脆不说话了。不过,他知道他不讲话家人会难受,就会反过来重视他。因此,“不说话”成了他对抗父母的一个“武器”,而在“不说话”之外,他没有其他的“武器”可用。
“不过,小郑并非故意这样做的,他自己未必知道‘不说话’是一个武器,他只是觉得说任何话都没有用,于是只有不说。时间长了,说话(社交技能)便受到了抑制。”胡赤怡认为,小郑下意识地用不说话来对抗家人,但这相当于冷战,他自己也觉得难受,而成为病人后他就可以与母亲交流了,比如他提出去康宁医院看心理医生,表明他其实是希望说话的。
从“你好”开始锻炼融入生活
小郑写:“我怎么与人交往?”余常红一点一滴教他:要讲“你好”。他又写:“下一句不知道说什么了。”余常红说,可以聊电视,聊近几天发生的新闻,或者网游的名称、游戏里的角色,凡是自己感到好玩有趣的东西都可以聊。他写:“都不会。”余常红告诉他,那就要锻炼。
起初,小郑每周来咨询一次,每次教他一些技巧,坚持了8周以后,开始参加集体治疗,七八个人一组,组里的成员都有些社交问题,比如有人是社交焦虑,与人交往时害怕、紧张、恐惧。大家在一起相互练习,锻炼社交技能。
治疗时还采用了一些看似“奇怪”的方法。比如让小郑写一篇文章,然后把它说出来;让他写下想对父母说的话,再对着父母读出来,然后再写、再读。也给他布置功课,鼓励他与同学、邻居面对面交往,鼓励他说话。
逐渐地,小郑在进步,能跟人做一些简单的交流,表情也有了一点生动。他说到做到,再也没有打电脑游戏,开始看电视、了解社会。治疗结束后,他报名参加了一个英语培训,开始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现实生活。(更多内容请点击下一页)
上一页 | 第 | [1] | [2] | [3] | [4] | 页 | 下一页 |
( 作者: 记者 刘一平 通讯员 邵春晓 )
|
马上评论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