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原文化

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图文)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7-28 16:09:13   来源: 晶报 我要评论

【字号 纠错  我要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郑州手机报,移动发ZZSJB到10658300;郑州晚报手机报,联通发701到10655885,电信发18至106592066。3元/月

  钱穆初到香港时,虽然是国内望重一时的著名学者,但是在香港这块殖民地上,他却是没有很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新亚书院建校之初,并没有得到香港政府以及国外教育机构的基金支持,与香港唯一一所大学——香港大学相比,不啻天壤之别。新亚书院的创办人钱穆、唐君毅、张丕介等人,怀着为中国文化延续命脉的精神,为创办学校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经过数年来的辛勤耕耘,他们的办学理想终于引起香港各界及国际上的关注和瞩目,获得了各方面的同情和支持。

  自从1954年5月正式与中国雅礼协会合作以来,新亚书院每年得协款2.5万美元,自此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到1959年秋时,新亚书院已拥有8系1所,456名学生,成为当时香港一所享有盛誉的大学。

  为表彰钱穆的学术成就和献身教育的精神,1955年6月27日,香港总督兼香港大学监督葛量洪在香港大学1955年毕业典礼上,授予钱穆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这是香港大学自创办以来,第三次颁授这样的学位,其中一次是胡适1935年获此殊荣。在颁授典礼上,葛量洪说:“钱先生系一著名的华人学者,他这次接受本大学的法学博士名誉学位,为本大学增光不少。”

  台湾辞世,魂归太湖水滨

  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钱穆魂兮归来,归葬太湖水滨。而他留在岭南的足迹,也被历史一路仔细搜集,成为后人阅读钱穆时一个绕不过去的章节。

  余英时在钱穆逝世后为先师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

  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上联写钱穆平生治学宗旨及入台后的书斋岁月,下联写钱穆前半生之选择及心怀故土乡魂的深情。作为钱穆嫡传弟子的余英时,与钱穆保持近半个世纪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一副挽联,大概是对于钱穆一生最深情也有分量的概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作者: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马上评论

用户: 隐藏地址 
  登录    点击查看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