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0年代辻听花
民国初期,在旅居北京的日本人圈子里,私下流传着“某某博士”的称谓。如:古钱博士——胜山东方、戏曲博士——辻听花、城墙博士——中野江汉、书画骨董博士——林新支那、花柳博士——胁川寿泉,等等。当然,这种称谓并非指真正取得博士学位或称号者,而是一种绰号,暗指对中国某一领域或方面较为精通的人。换个说
法,近乎“土专家”。
在这些“博士”中,作为戏曲博士的辻听花,知名度最高。他的大名,不仅在日本人圈中家喻户晓,而且在整个京城梨园界,亦几近无人不知。作家芥川龙之介曾在其《中国游记》中记述∶“(辻)先生是戏通中的戏通,即使中国的名伶,也有不少拜先生为父者。扬州的盐务官高洲太吉氏,自称外国人于扬州做官者,前有马可·波罗,后有高洲太吉,气焰煞是嚣张。然而,外国人中在北京能称得起戏通的,无论前后,也只有听花散人一人而已。”曾醉心于中国戏曲,且自称是“速成的戏通”的芥川,把辻听花看作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真正的中国戏通,恐怕不是夸张。
辻听花(1868-1931),原名辻武雄,号剑堂。“听花”是其赴北京后写剧评等文章时的笔名。据称,他因其嗜戏如命,故取“听戏”的“听”和“花旦”的“花”为名。他的家乡是今熊本县,一个“大陆浪人”辈出的地方。他年少时曾受过系统的汉学教育,后就学于福泽谕吉的庆应义塾,和汉洋学知识兼而有之。早在1898年9月,他曾短期赴华考察教育,巡游北京、天津、上海、苏州等,并于京津两地首次观看了演戏。1905年春,日俄战争硝烟未泯,他再次赴华,于上海协助编辑《教育报》。之后,转赴江南,先后担任江苏师范学堂、江南实业学堂的教习,辛亥革命后一度回国。其间,他养成了看戏的习惯,看过很多地方戏,而且还尝试着写过一出《兰花记》短剧。
不过,他真正成为一个地道的戏迷,是在民国元年踏上北京的土地之后。当时,他刚经历了丧妻之痛,把幼小的孩子托付给健在的父母,孑然一身抵达北京,进入日本人主办的《顺天时报》担任记者。《顺天时报》创刊于1901年,是有日本官方背景的中文报。民国后,该报及时报道中国政情及各路消息,销量大增,成为华北第一大报。
当时的北京,堪称中国戏曲文化的中心,科班、戏园众多,高手名角云集,加之旧宫廷赏戏的影响,民间嗜戏的气氛十分浓厚。
落脚北京后,辻听花看戏的嗜好越发不可收。对他来说,听戏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酷夏寒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京城有名的茶园剧场,总少不了他的身影。而且,凭借着记者身份及对戏曲的狂爱,他还与包括众多名伶在内的京城梨园界建立了密切关系,甚至有呼风唤雨之势。据资料显示,他位于西城东拴马桩的寓所门前,一度车水马龙,经常有中日两国人士出入,有些名角也随叫随到。当时游北京看戏的日本人,大多也都受到过他的关照,其中一些人在他的寓所欣赏过名角的现场表演。
( 作者:
张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