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原文化 |
在听戏、评戏的同时,他还不忘钻研戏曲理论与知识,撰写戏曲专著。1920年4月,由顺天时报社出版了他的《中国剧》(中文版)一书,内容包括戏曲发展史,戏剧之种类,戏曲角色、服饰等特色及脚本,优伶,剧场,演出情况,剧评及梨园逸闻掌故等。另附《戏目类别一览表》、《近世名伶一览表》、《南北都会剧场表》以及已故或现今《名伶拿手戏目》等。更值得一提的是,书里有章炳麟、陈宝琛、严修、曹汝霖、梁士诒、穆辰公、欧阳予倩及坪内逍遥、宗方小太郎、有贺长雄等五十余位中日名家的序言或题跋。其中,充溢着对其人其著的赞誉及推奖之词。
当然,以今人之眼光看,其内容有些庞杂,史料及论述亦不免有粗浅或失误之处,但它采用了新的戏曲史记述方式,大体勾勒出中国戏曲的发展及演变轮廓,同时记载了作者基于反复观察体验后所得的剧界现状,在当时不失为一部兼及理论与实践的全新的戏曲史著。另外,他的记述,成了今天研究清末民初戏曲现状难得的史料。可以说,它是出自日本人之手的第一部较系统的中国戏曲史著,其先驱性地位与意义不应被忽视。
该书问世仅一个星期,即再版,一个半月内竟出了第五版,一时成了抢手货。后经改订,易名为《中国戏曲》,于1925年11月推出,一年内又再版两次,其受欢迎之程度可想而知。该书的出版,更加提高了他作为戏迷兼戏曲专家的知名度,甚至于当时的梨园界,有不知民国大总统为何人,却无不知有听花散人者。该书的日文版于1923年底问世,由中国风物研究会推出。本来作者还打算出版英文版,但愿望未果。
自《中国剧》出版之后,直到1920年代末,可以说是辻听花最为得意的时期。不仅有更多的京城名优聚集到他的周围,而且登门请教或者求其陪同观剧的日本同胞更是络绎不绝。作家芥川龙之介、木下圶太郎、中国剧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青木正儿等,在北京观剧时,都曾得到过他的引导或指点。或许是为芥川等人的热心所感动,辻听花还专门撰写了题为《中国剧与日本人》的长文,连载于《顺天时报》“歌舞场”栏。其中写道:“自去年以来,日人来华观其演剧者,遽然增加。迄乎最近,此事益盛。各剧园中,必有二三日人之足迹,甚至有五六人或七八人,联袂入座,细心观剧,以悦心目,且稍为研究。……日人对于华剧之态度,渐次浓厚,且乐为研究,非昔日之比可知也。”(1921年6月30日)
在《顺天时报》上,辻听花还相继开设了“东栏雪”、“缥蒂花”等戏曲栏目,发表了众多的剧评文章,在评论界发挥着广泛而强烈的影响。据说,《顺天时报》曾最早发起过公众投票,选出“六大名旦”或“四大名旦”,以及“征集五大名伶新剧夺魁投票”等活动(1927年),其中均有辻听花策划或参预。由此可见,他当时俨然成了京城的“梨园大拿”。
不过,20年代末,随着反日浪潮进一步高涨,尤其是1928年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后,结束了《顺天时报》在京城的新闻垄断局面,各界人士也纷纷加入到抵制该报的活动中去,使其销量骤减。结果,1930年3月,它自动停刊。
就在《顺天时报》停刊的第二年8月18日,辻听花于北京西城半壁街的一间阴暗的房屋内,静静地离开了人世。据说,他死后,在京的日本人居留民会只是照例送去一口粗糙的白色棺木,而尚小云、梅兰芳、马连良等梨园界人士却捐赠了一口上等的中国式棺木。这也许是对这位老戏迷的最好的一种悼念。
(编辑 安吉)
上一页 | 第 | [1] | [2] | [3] | 页 |
( 作者: 张明杰 )
|
马上评论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