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一名通信业内部人士向记者自揭内幕称,是代理商和零售商在相互勾结为消费者挖掘资费陷阱。那么,他们如何欺骗得逞?本地卡和异地卡的价差有多大?异地上网卡存有哪些隐患?消费者该怎样防范?
(记者 何晖 文 闫化庄 图)
据中国联通某分公司内部员工说,各地联通都可以自主制定资费套餐,有些套餐数据流量多并且相对便宜,自然会被代理商“盯”上。
一周前,一名通信业内部人士向记者自揭内幕称,是代理商和零售商在相互勾结为消费者挖掘资费陷阱。
该报料人说,代理商从中渔利一是通过大量批卡并激活以换取运营商的返利,二是通过异地销售来弥补激活带来的损失。前者一般只有代理商在做,而后者,代理商和零售商都在干。
以黄国航“丢费”和齐晓东“停卡”为例,报料人透露,黄国航的“短命卡”应该是遭遇了卡被提前激活,而齐晓东的广西卡则完全有可能是陷入了“被补卡”。
过早激活的卡使用期限会缩短,而被停掉的卡通过续费、补卡的方式则会变成“新卡”重新流入市场,其中赠送的优惠会被拆开再次变卖。
他们的“玩法”是,代理商用自己的身份证或借用、租用甚至根本就是假的身份证一次性批出500~3000张无线网卡,同批激活后再分销给零售商,由零售商通过或店铺或柜台等营销方式卖给客户。
其中赠送的流量,代理商是自己“独吞”还是告知零售商后与之“分享”,全凭两者关系。“代理商会随时监测,待客户使用一定时间后,代理商会将其中的部分网卡重新补卡再销售,而被补这部分客户的卡也便成了废卡。”该报料人说。
无论是本地卡销往省外还是异地卡进入河南,这些无线网卡都没有合法身份。
由于异地3G卡来源复杂,销售渠道多样,究竟有多少仅仅被激活的3G假用户,目前根本无法统计。
事实上,真正的实名制只在运营商和代理商之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