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落实层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这是专家们的共识。
石中英认为,减负工作,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发展观和教育价值观,从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认识减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减轻中小学过重的学习负担作为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对已经公布的减负政策加强宣传、落实、检查和督导。“一些地区或某些高中校升学率稍微低一点,政府部门的领导就要开会,撤局长、撤校长。这完全是错误的教育政绩观在作怪,弄得教育系统和广大中小学校长高度紧张,这根本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石中英说,“什么时候政府不按升学率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不‘嫌贫爱富’,转而同等对待,强调学校的内涵发展,在工作中更加关心那些薄弱校及其校长,就为减负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在学校层面,石中英认为,学校要发挥主体作用,不要推诿,这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我们更应该关注减负之后,学校能为孩子做些什么。”王葎说,“减负不是‘一减了之’,减负实际上是为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个性教育。减负之后的全面发展教育、个性教育、闲暇教育等任务更重,需要学校更加全面地设计和更加精心地实施。学校也要注意引导家长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苏君阳建议,转变学校内部评价理念与方式,不把学生考试成绩与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教师绩效的唯一标准;注重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淡化结果性评价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影响。李永生认为,学校应发挥质量监测功能,真正引导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也与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学能力有关。”石中英提出,有些教师每节课都拖堂,教学效果不好,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校应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李永生也认为,教师要加强教与学的策略研究,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因材施教;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同时,教师授课要由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变为知识与智慧并重的教育: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去实践、去锻炼,促进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丁正后认为,要减负,需要爱护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要拓展学生的智力背景,即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丁正后建议,学校与教师在减少考试学科所用时间的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负就会水到渠成。
石中英提出,每一位家长也需要对人才观、教育观进行反思。现在,一些家长在错误的舆论导向下,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盲目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对孩子的学习求全责备,逐渐使得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学习起来当然吃力。洪明认为,家长首先要转变成才、成功观念,保持对子女学习的合理期待,不要盲目攀比,重视以德育为核心的整体素质提升。其次,打破“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好人生”的线性人生观,从小为孩子打下真正良好的健康、智力、情感、价值和人格基础。再其次,要加强与学校合作,将孩子的学业负担控制在合理区间。丁正后建议,应提升家长的减负意识,提升家长对学校教育改革的关注度以及相互间的影响力,让“减负、增效、提效”口号成为家校的共识和联合行动。
为了让减负成为各地和中小学校的自觉行动,石中英建议,应该加强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用客观的、可靠的数据和事实来说明负担过重的危害和减轻负担的重要意义。应该抓紧研究那些减负工作做得好的成功案例,把他们创造的“轻负高质”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归纳出来,条分缕析,阐明原理,供各地、各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借鉴。“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由来已久,原因复杂。减负工作有难度,但无须悲观,也不能拖延。知难不难,知难而进,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和有效办法。”石中英说。(记者 张春铭 汪瑞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