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岩 实习生 薛贝贝 李茜 文 首席记者 陈晓东 图
本报讯城中村拆迁时,一座古色古香“大宅门”的命运引发不少网友关注。昨日下午,记者探访得知,位于郑州市高新区东史马村的清代民居已被列入郑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将原址妥善保护,不会被拆。
昨日上午11时,东史马村的拆迁现场,多台大型挖掘机仍在村东忙着拆除残留的民房,有不少工人则忙着清理建筑垃圾。在村内布满残垣断壁的废墟中,一座高大的砖瓦结构房屋作为数座没有拆除的民房之一,显得异常醒目。
“大宅门”屋门紧锁(如图),记者未能进入院内,不过一名在楼下经商的村民说,目前该民宅内仍有人居住。
昨日下午,郑州市文物局文化遗产处有关负责人受访时表示,郑州市高新区东史马村的这处“清代民居”已于2010年2月份被列入郑州市243处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此次拆迁过程中,将会妥善保留,不会被拆除。
这名负责人还说,如果有市民发现有人对该处清代民居进行相关破坏行为,可以向郑州市文物稽查大队执法人员举报,文物部门将进行查处。
东史马“大宅门”简介
位于东史马村内的这处宅院南北长44.5米、东西宽22.5米,进门有门楼山屏1座。前院房3座,后院房3座,占地面积1196㎡。此“大宅门”由当地士绅任德润建于公元1775年(乾隆四十年)前后至公元1838年(道光十八年),历时63年方才竣工,经历八代,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