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北京电影制片厂厂址将拆迁 群众演员恋恋不舍

2012-08-09 08:22:00 来源: 北京日报 
字号  

微电影《辉煌》正在北影厂抢拍。

守在北影厂门口的群众演员等活儿间隙自娱自乐。

  记者 周南焱 实习生 马行易

  一辆黄色推土机徐徐开过来,准备实施拆迁,演员王鲁扮演的工作人员大喊一声:“你们干什么呢?”昨天上午,微电影《辉煌》正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里面的明清街拍摄,电影讲述一个看门老人面对北影厂即将拆除而留恋不舍的故事。明清街明天就要清场,之后开始拆除,剧组抢在最后两天时间拍摄电影。

  最近传出北影厂下个月就要拆迁的消息,厂里最后一批部门将搬迁到怀柔区杨宋镇设施先进的中影影视基地。其实,早在几年前,厂里主要部门已陆续迁往怀柔,不少楼房暂时租给了其他公司。过不了多久,北影厂内包括荣宁二府和明清街在内的旅游城和主楼、摄影棚等都将消失,这座位于北太平庄、北京电影的地标建筑也将成为历史记忆。

  北影厂大门上的工农兵雕塑还在,门侧还挂着“北京电影制片厂”旧牌。走在厂里拍过众多电影的明清街,路面到处是泥泞,房屋窗棂破落,墙壁上挂着的《霸王别姬》剧照早已褪色。整条街冷冷清清,不时看到零散堆积的建筑部件。仅有《辉煌》剧组在这里抢拍戏份,这部微电影拍摄的目的就是为了纪念即将走入历史的北影厂。艺照天下制作公司正在拍摄的这部微电影,时长30分钟,三十几场戏,剧中只有两位主演——老艺术家李明臣和青年演员王鲁。

  剧本说的是在拆除北影厂明清街的前一天,在这里守了一辈子大门的老人(李明臣饰)虽然从理智上能够接受拆除,但是感情上充满了眷恋。“剧本是临时写的,很多台词都得自己回家琢磨,边拍边完善故事!”不过,李明臣说演这部戏驾轻就熟,他曾经在北京京剧院工作,也面临过搬离旧址的不舍,他就把对老单位的感情嫁接到这部戏中。

  说到与北影厂的缘分,演员也有各自的故事。《辉煌》剧组还在电影《梅兰芳》拍摄的场景里取景,李明臣指着一栋房子,称这就是片中梅兰芳结婚的房子,而自己当初在《梅兰芳》中饰演梅兰芳的师父。碰巧的是,演员王鲁参与过的电视剧《正阳门下》,也是不久前在北影厂明清街拍摄的最后一个电视剧。“我们有意从一个看门人的视角,来看北影厂的变迁,做一个纪念北影厂的东西。”年轻导演刘洋动情地说。

  除了《辉煌》剧组在拍戏之外,北影厂院内很安静,几家影视艺术学校在路边竖立着一排显眼的招生广告牌。北影影视学校、北影艺术学校正忙于招生的负责人都表示,目前学校还没有接到搬迁的通知。而中影物业工作人员介绍,院内的学校和公司大多是民办的,在北影厂拆除前,中影会提前一个月通知他们。

  相比之下,北影厂大门口要更为热闹。北影厂门口一直是著名的群众演员集散地,但和上个月相比,守候在这里的群众演员明显少了很多。见到有人到来,他们凑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您这儿有活儿吗?”这些群众演员也知道北影厂马上要拆除,很多人不约而同地说,对群众演员肯定有影响,以后没地方去了。

  34岁的马人杰来自南京,已经做过两年群众演员了。跟其他群众演员不同,他毕业于南京艺术学校,学过4年表演专业,但毕业后就失业,直到近两年才重拾旧梦,经常来北影厂等待当群众演员的机会。“我去过怀柔影视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基地,但感觉还是在北影厂这边当群众演员更靠谱!要是北影厂拆了,我都不知道去哪里了。”他忧心忡忡地说。

  从一些群众演员的言语中能感觉出他们对北影厂的那份不舍,“北影厂门口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导演、制片人都会来这里找群众演员。”但他们又乐观地表示,北影厂是否拆除,应该对这里的演员市场影响不大。一个刚当群众演员不久的小伙子说:“我们也不管厂里面怎么样,只要北影厂大门在,我们就在这儿。”

  本报记者 戴冰摄

  链接

  北京电影制片厂

  中国电影故事片生产基地之一,简称“北影厂”。1949年4月北平电影制片厂成立,同年10月改今名。北影厂建厂初以拍摄纪录片为主,1956年另行组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后,改为摄制故事片的专业厂。此后,北影厂在影片创作上大胆探索,逐渐形成以改编文学名著为主、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风格;先后拍摄《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红旗谱》、《烈火中永生》、《早春二月》等优秀影片;同时改编拍摄了《杨门女将》、《野猪林》等传统戏曲片。

  上个世纪80年代,北影厂进入黄金期,故事片的拍摄多了起来,人才和题材都兴旺,推出了像《小花》、《骆驼祥子》、《茶馆》、《武林志》等;合拍戏也开始出现,其中就包括《火烧圆明园》、《马可·波罗》、《末代皇帝》等。1999年,北影厂和其他七个原广电部直属单位被合并整组为中国电影集团,曾经代表着辉煌与荣耀的工农兵厂标从此消失在大银幕上,取而代之的是中影集团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汉字。

[作者:刘欢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