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精华推荐 > 本地新闻

郑州城中村造富神话背后 “坐吃山空”不是个例

2012-08-14 08:57:31 来源: 中原网
字号  

  身份转变的尴尬

  社区环境村庄化

  改不掉的陋习

  被誉为郑州城中村改造“桥头堡”的金水河畔的一个城中村,自2006年正式拆迁以来,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变成了高档社区,成为了郑州城中村改造的成功样本。

  然而进入安置房小区内,却有股刺鼻的味道。在居民指引下,记者在小区西南角一片七八百平方米的空地上,找到了露天堆放的垃圾。村民杨女士对小区卫生颇多怨言,由于很多村民将房子出租,小区流动人员很多,但没有建像样的垃圾站,小区内垃圾堆积如山。

  在郑州做生意的刘先生,当年从一户村民手中购买了一套安置房。“村民虽然变成了市民,但很多生活习惯没有改变,影响别人的生活。”

  刘先生带记者在小区转了一圈,竟意外在小区路上和绿地内看到不少散养的鸡鸭。刘先生说,到了夏天味道非常难闻,大家多次找物业反映,物业也派人劝阻,但没有任何效果。除了在小区养家禽,记者还发现,不少安置房小区的居民随意毁坏绿地改成菜地,与高档社区的生活环境格格不入。

  “住到这里和原来的生活没什么两样,收房租还是主要经济来源。”今年60岁的王大妈告诉记者,唯一的区别是,原来自家盖的楼房要经常打扫,还得看着入住时间上门收房租;现在楼道有人统一打扫,房租收着也比以前更方便了。

  “尽管村庄已经变成了楼房,很大一部分村民没有做好从村民到市民身份的转换。”另一位安置房小区的业主张先生也很无奈,他认为改造后的小区应聘请专业的物业公司,不应沿用原来村庄的管理习惯。

  “安置房的物业是村里大队自己组织的,平常电动车乱停乱放没人管,电梯动不动就坏,电动车被盗、家里被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张先生说,专业的物业公司不仅各项服务比较到位,对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劝阻或强行取消。如果还是队里自己管物业,大家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有时候就是出了问题也不好意思管。

[作者:记者 王献军 刘长征 首席记者 梁新慧  编辑:刘丽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