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呼声
能否留下一两个“活标本”
近日,本报连续刊发的《记忆之村 城市之印》系列报道,同样引起众多市民和网友的关注。他们纷纷表达自己对郑州城中村改造的观点与期望。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瞬间留影,今后恐怕再难看到。但城中村所反映的历史阶段性民俗生活场景,也确实有很值得回味品嚼的价值。郑州市在“消灭”城中村时,能否有选择地留下一两个“活标本”,供后人观赏和研究呢?”网友“李蓬”向“ZZIC”如是建议。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跟帖持支持态度。网友“伞过眼矣”说:“分手多年以后,忘不了你,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依然温暖亲切一如往昔。”网友“619顾问”说:“蜗居,起步期,梦想!”
改造对策
政府主导,多形式安置
昨天,郑州市城中村拆迁改造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今年的城中村村民安置,将由过去的“开发企业介入为主”模式转向“政府主导”模式。即,政府主导拆迁安置、市场化运作开发建设,全市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执行统一标准。这其中包括,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通过商业置换、异地安置等多种形式安置村民。
以曾轰动一时的燕庄村改造为例,村民是拆迁改造的最大受益者。改造完成后,村民可以自由选择从87平方米到160平方米的各类房子,房子将来的用途很多。而燕庄村也被整体设计为涵盖高档住宅、公寓、酒店、写字楼、商业等多种形态的城市综合体,村民生活便利。
而目前,中原区冉屯村的拆迁改造,则是“先安置,后改造”的范例。“2006年,冉屯村获批改造,开发商提前在村子里的一块集体用地上建起了安置房。今年,安置房建好后,冉屯村才开始拆迁,最大程度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该村拆迁改造项目指挥部负责人宋先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