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取代微博管理中的行政干预
政府官员成为微博追逐的重点,这成为论坛参与者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近来,典型的例子是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引起广泛关注。关注的起源来自微博上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杨达才在“8·26”延安特别重大交通事故现场背着手微笑的场景引起广泛争议,微博网友称其为“微笑局长”,随后网友搜出多张照片直指杨达才有多块名表涉嫌腐败。对“微笑局长”的关注迅速升温成为网络事件,直到9月21日,陕西省纪委通报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并对其进一步调查。
汪玉凯发现,伴随这一事件发展的,是微博网友的“穷追猛打”,没有出现用行政手段干预的大规模删帖,让事件朝着质疑、调查、问责的法治轨道发展。
他认为,在微博管理过程中,尽量不要用行政手段来干预,保护公民参与的权利。
北京大学起诉邹恒甫的事件被许多参会学者认为是一个经典案例。
8月21日,北京大学前教授邹恒甫在微博实名认证账户中爆料“北大院长奸淫服务员”,之后的11天,北京大学通过微博等媒体发出3份声明,同时宣布已经向法院递交起诉书,正式起诉邹恒甫。
“面对质疑,北大没用行政干预删帖,而是让事情走上法治轨道,是值得学习的。”汪玉凯认为,“微笑局长”、“北大起诉”两个案例对政府提高网络管理能力应该有所启发。
他进一步分析说,微博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既有正面信息的传播,也存在着大量谣言,对于这些信息,要用法律本身来进行监督,不要在关键时候断网、大量删帖子。他认为,政府不能以消极态度来对待微博,官员要敢于出马面对公众,切实打造透明政府,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政务微博不仅要“听”更要“问”
“网络‘问’政绝不等于网络‘听’政。”胡泳说,网络问政的关键在问责。
曾经有媒体对97名全国人大代表进行采访,题目是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使用网络。得到的答案有两点,一是人大代表希望通过网络收集民情民意,开展调研,二是要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和人民群众的沟通。
胡泳分析说,这是典型的双向需求,这些需求是必要的,但这还属于“听”政的范畴,如果仅限于此,网络问政最后可能沦为一个T型台,就是走秀的场所。
通过对大量由微博信息引发的热点事件进行分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主任董盟君认为:首先,政府不要轻视舆情民意,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的问题是主观上不愿意对民众说、时间上不及时对民众说、内容上不对民众说真话的现象。
第二,政府要建立网络舆情收集信息和会商机制,加强舆情动态反应,审慎对待网络舆情。
第三,政府要重视信息发布,在网络质疑声出现以后24小时之内有回音,必要的时候需要第一责任人出现,不要匆忙做出结论。
第四,要畅通信息渠道,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沟通,及时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任何个人对相关信息的瞒报、错报会给事件带来不好的影响。
第六,政府要与意见领袖交朋友,不要对抗,要通过寻找最大共同点来解决问题。
第七,政府要速报事实,慎报原因,谨慎定性,不要自顾自说,不要挑战公众的智商,不要侮辱网民的智慧。
第八,政府要坦诚面对公众,有误解要主动澄清。
胡泳直言,官员通过网络关注社情民意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值得赞扬,值得赞扬的是听取了公众意见,主动解决公众提出的疑问和问题,主动达到公众的期望,“这才是从‘听’政到‘问’政的过程。”
王旭明则表示,网络问政绝不能成为公众一次次的狂欢和媒体一次次的盛宴,网络问政一定要问明白,问出效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