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刘震云谈"温故一九四二":河南人用幽默把灾难的严峻融化

2012-11-26 06:32:34 来源: 大河网-河南商报
字号  

“用幽默对付灾难,就把严峻融化了”

河南商报:这是你对1942年的探究?

刘震云:当然,1942年如果探究到这种地步,是可以写部不错的作品,但是当我把这些事实从1942年打捞出来,又摆到这些幸存者面前时,他们的脑子开始转了,他们的“转”给你提供了亲身经历的细节,这就是300万人面临死亡的态度。

河南商报:你一直提到“态度”,这是种什么样的态度?

刘震云:如果是一个欧洲人或一个美国人,遇到这种事会想为什么死,到底是谁把我饿死的,但是河南人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是最后的幽默。老张死的时候,会想起好朋友老李,老李在3天前死了,老张最后的想法就是“我比老李多活了3天”。一个民族面对生死的态度,一定决定了生存的秘籍。这个秘籍就是幽默和自嘲。

另外一个就是面对这种灾难的严峻,你能用严峻对付严峻吗?这时候严峻就变成一块铁,你反抗就是鸡蛋碰到铁上。但是如果用幽默来对付,严峻就变成了一块冰,到幽默的大海里就融化了。真正让我震撼的,是300万人面对死亡的态度,幽默的态度,是与众不同,与别的民族不同,这就是我写《温故一九四二》的缘起。

关于电影

一部电影的19年“孕育”历程

河南商报:把《温故一九四二》拍成电影,这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刘震云:冯小刚最初提出来,他的想法确实在别人看来非常疯狂,一开始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首先有几个不可能。

把这个小说改成电影不可能,没有电影元素,故事、人物、情节、起承转合的结构,它都没有,就是一个调查体的材料的堆积。所以他一开始说拍这个片子的时候是1993年,到现在19年了,我当时说想一想,别着急,后来开了个论证会,所有专家都说这个不可能,因为它不具备,没有这些元素。

就像做羊肉烩面,要有羊肉、白面、葱姜蒜,都得有,这都没有,怎么可能,疯了吧。

所以会开完,我问小刚弄不弄,他说,弄吧?那就证明他一定看到了电影元素背面的。我们看到了今天,是不是小刚看到了昨天和明天?他说,其实对《一九四二》特别感兴趣的是幽默,《辛德勒名单》严峻,这个幽默,说明他看到的是态度,灾民的态度、作者的态度,这比里边的电影元素重要。

缺少的东西从哪来呢?一个在宾馆里边大家商量,另一个就是像你们一样,走一下灾民的路线、委员长的路线、日本人的路线、白修德的路线,接着就上路了。几大路线走的时候,缺少的东西自己就出来了,所有的人物都是自己生长出来的,老东家一家、佃户一家,这些人物小说都没有,自己就生长出来了。

还有就是19年了,拍摄这个影片几起几落。19年坚持下来,为什么?我觉得作为一个导演,一定不是因为要拍这个电影,而是走逃荒路,和灾民有了血肉相连的关系。另外就是这个剧本本身,别的导演来拍,也是不可能,因为几大方面不见面,灾民和委员长、日本人、白修德、天主教会都不见面,在一个戏里,几个主角不见面,戏能成立吗?咱几个不见面,演一台戏,怎么能行呢?小刚说,你说行就行,为什么呢?好就好在不见面,不见面这就形成了政治真空。是不是更深刻一些?另外就是用幽默的态度对待,是不是更悲凉一些?生活原理和艺术原理,小刚比别人参悟的要不同,要深刻。看了就觉得是他拍的前所未有的。

河南商报:这部电影的看点,或者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怎么完美实现呢?

刘震云:第一,电影很特别。态度特别,出来的态度是灾民的态度,看了很多细节,幽默,笑了之后更悲凉。第二,内容特别。因为一场旱灾死了300万人,各大方位的错动,气势恢弘。第三,全明星阵容,这个吸引力也很高。在别的剧里你可能是主角,这里就几句台词,另外还有好莱坞的影帝,聚集在一个片子里。第四,有原来的小说,有刘震云的名字。第五,有冯小刚的名字。几大因素聚集到一起了。

我跟小刚还说呢,也许1993年拍了,就不是这个样子,因为那时候能拿出3000万元,就是天文数字,而且那时候小刚拍电影的经验还不很丰富,后来19年中拍了那么多大片,攒了那么多好口碑,这肯定对票房也有拉动作用。

重要的是,19年,不管是小刚,还是我,我们对生活、对艺术、对自己、对1942年的认识,和19年前不一样。更重要的是,19年中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积累,投资跟以前也不一样,两亿多元的投资,能够达到“前不见头后不见尾”,3000万元你达不到。

[作者:记者 李肖肖 陈和生  编辑:刘丽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