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陶刚
11月初,一名55岁的女性患者因高血压、心脏病住进汉口一家大医院。细心的医务人员在全身体检时,发现她还有节育环下移的问题。患者担心节育环长期滞留体内可能产生不适,提出在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的同时,把节育环取出。
因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病,所以术前检查除了规定的“术前四项”(艾滋病、梅毒、丙肝和乙肝),还做了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略微昂贵的检查,总检查费用约1000元。
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评估认为该患者不适合做取环手术。因为取环要用一种扩张子宫的药物,而这种药物可能加重心脑血管负担。
患者病愈出院后不久,又找到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仍旧坚持要取环。妇产科医生宋晓婕评估了手术风险后,改用局部插管扩张子宫,把节育环取了出来,手术总费用40元。
祛除了心病,患者却高兴不起来:做个40元的小手术,为何要做上千元的术前检查。甚至还要检查艾滋病、梅毒,这不是变着法儿让患者多花钱吗?
宋晓婕对她作了沟通解释,“术前四项”是医疗机构必要的术前检查项目,千元检查费用中,相当部分是针对心脏病高血压的。
术前检查争议焦点
针对门诊小手术
武汉市五医院妇科主任黄玲表示,住院病人“术前四项”检查的接纳程度较高,很少扯皮,且“术前四项”确实发现和避免了一些问题。据她回忆,2005年以前,她几年才能碰上一例艾滋病毒感染者。近年来,她平均一年可以遇到七八例艾滋病毒感染者。
武汉市三医院的一名眼科医生介绍,在这里即使做儿童眼病手术,也要严格按卫生部要求,做“术前四项”检查。因交流充分,过度质疑者几乎没有。
黄玲说,焦点争议主要在上环、取环、普通人流等门诊小手术上,这些手术费用不过一两百元,少的只要几十元,可“术前四项”就要花费两三百元。患者心里“不好想”,认为医生是在搞大检查、滥检查。
据了解,武汉市五医院是三级医院,乙肝(五个子项目)收费是150元,艾滋病梅毒丙肝是185元,“术前四项”总价值是335元。
黄玲强调,妇产科手术,不管大小,医务人员都可能面对或接触血液或阴道分泌物。这两者含病毒浓度高,“术前四项”对手术风险的防范,价值也更大。
医院避纠纷
力推术前检查
在案件审理中,通常遵照“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但在医疗纠纷中,患者和家属因不熟悉医学知识而处于弱势,我国因此规定,在医疗纠纷案件中,作为主导和强势的一方,医院需举证倒置。以患者手术后感染艾滋病为例,假如医院不能拿出有力证据,证明患者入院手术前就已感染,案件的裁决就会对院方十分不利。
一名医生透露了自己接诊过的一个病例。该患者入院做子宫肌瘤手术,“术前四项”检查发现她患有丙肝。这位患者仔细回忆,想起20年前在一家医院做剖腹产时,曾接受输血治疗。她怀疑,丙肝就是输血时传染上的。为此,她决心找那家医院“讨说法”,并到法院起诉。这位医学专家说,人体感染丙肝病毒的途径很多,在举证倒置的背景下,不完善“术前四项”就贸然手术,万一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医务人员有口难辩。
湖北省律师协会医疗纠纷专业委员会主任游友安律师,受理过许多医疗案件。他表示,“术前四项”是我国医疗界通行的一个规定,是“保护性检查”,而不应认定为“过度医疗”。他认为,举证倒置,是“术前四项”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术前四项检查”
利己也利他人
两年前,汉口一家二级医院的年轻护士小徐,在抢救一名宫外孕艾滋病患者时,不慎被手术器械刺伤。小徐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挤出伤口血液、消毒、领取预防性的药物服用。一年后检查才最终证实没事,但在这漫长的一年里,小徐身心备受煎熬。
“术前四项可以保护这一个病人,也可以保护下一个病人,还能保护当事医务人员的权益。”武汉市五医院普外二科主任潘志坚,形象地阐明了“术前四项”的价值。
根据卫生部数据,我国还有数十万艾滋病感染者未被发现,而艾滋病的隐匿期又很长,因此,必要的检测可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给以治疗。
假如某一个病人的“术前四项”中有阳性,医院就会对接触他的手术器械打上特殊的标签,进行特殊规范的消毒。比如,乙肝病人做肠镜用过的器具,务必要消毒两个小时以上。
假设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一名艾滋病人完成手术,使用过的手术器械仅按常规流程消毒,那么下一位手术者可能成为无辜受害者的风险就变大了。此外,医护人员也可能成为感染性疾病的“牺牲品”。
桂希恩:消除艾滋歧视
患者才不会隐瞒病情
根据规定,感染性疾病患者有责任和义务,向管床医生主动说明自己的情况,实际上很少有人愿意透露自己的隐私。
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指出,感染者之所以隐瞒病情,主要是因为部分医护人员存在歧视、拒诊感染者的现象。
他说,他知道更多跟天津肿瘤病人类似的故事,不少病人向他反映过这一情况。只有医务人员不歧视他们,让他们顺利就医,这样他们才会如实告知病情,让医护人员提前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接受记者采访的武汉医生们均表示,在自己眼中的对象只有病人,没有艾滋病患者,“即便艾滋病人需要手术,我们也不会把他们拒之门外。只要按规范操作,为艾滋病人做手术是安全的。”
据了解,在武汉市的医疗机构内,医院为杜绝医源性传播,每年都会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无论是急诊手术还是择期手术,医护人员依照标准预防原则进行防护,戴口罩、手套和防护眼罩。而病人的血液、体液和污染物,都按标准流程处理。
在急诊抢救时,因为艾滋病筛查加急,最快也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出结果。医务人员在无法知情的情况下,冒险抢救生命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前不久,天津一名肿瘤病人隐瞒艾滋病感染情况后接受手术,引发广泛关注,也使曾经一度热议的“术前四项检查”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
关于手术前是否要做艾滋病检测的疑问,充斥于网络和论坛。
据介绍,所谓“术前四项检查”,就是指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的相关病原学检查,目的是为了降低医源性感染,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
其中,对艾滋病、梅毒的两项检查引起的争议最为多见,患者和家属不满意的潜台词是:这两种病是“高危人群”才会得的,给普通人作这两种检查就有“滥检查”之嫌,有患者甚至认为“这是人格侮辱”。
连日来,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多家医院和律师,以及知名抗艾专家桂希恩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