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水利保丰收的基础依然薄弱 农田水利短板咋补齐

2012-12-03 16:29:00 来源: 山西日报 
字号  

洪洞县曲亭镇曲亭村村民在灌溉小麦。 王海平摄

  核心提示

  “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水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近年来,全省各地纷纷加大水利改革发展力度,“真金白银”落户田间,农田水利有了新的发展。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我省许多农田得到水利设施的滋润,但水利保丰收的基础依然薄弱。在日益增多的极端天气和频繁发生的旱涝灾害面前,必须坚持不懈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钱从哪儿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近年来,我省水利投资呈现连年增长态势,从2008年开始连续3年年均增幅在40%以上,并向民生水利倾斜。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相比,农田水利依然“差钱”。一些地方干部反映,水库加固了,干渠修通了,但与之配套的小农水明显投入不足,骨干工程的综合效益打了折扣。

  钱从哪来?各地都在探索。

  为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洪洞县在通过加大县级财政投入、整合部门资金的同时,鼓励民投、民建、民营,逐步形成了集体、个体、社会力量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在技术、政策及资金方面给予优先扶持,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资搞农建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引导、民办公助、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自2009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7.4亿元,43万亩农田基本实现了节水灌溉。

  开源融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万荣县按照“一主导、三补充”总体思路,在用好用活国家投入的基础上,在饮水安全、机井建设、渠道配套等水利项目中,调动广大群众投入水利的积极性,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和吸纳农户、社会和信贷投入;柳林县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规定凡在本县境内的资源开采企业,均要承担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农田水利建设为主的治理任务。近年来,全县各资源型企业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达50多亿元,解决了4.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农田水利的投入问题,是转型期面临的发展难题。洪洞县水利局局长黄小平认为,在新时期,应该把水利纳入公共财政投入重点,建立政府、社会、农民多元投入的新机制。

  工程怎么建?——从农民角度出发,让农民有发言权和参与权

  在田间地头采访,记者经常能听到农民们由衷地称赞农田水利工程是粮食增产的“功臣”。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中央的水利投入主要用于骨干工程,而连接田间地头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央、地方投入少,农民自己干不了,成了“真空”地带。

  洪洞县是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县之一。在田间地头,记者随处可以看到水泥浇筑或石板筑成的防渗渠。曲亭镇师村村民郭文焕说:“以前田间地头都是土渠,修建时间长,渗漏严重,灌溉水的损失量很大。用新修的渠浇地,每亩所需的时间、花费都大大降低。”

  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北辛乡张家坡村,位于临猗县境内最高点,老百姓吃尽了缺水的苦。2009年,村民张奇峰投资700万元建设小高灌,让周边近万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谈起自己的“壮举”,张奇峰乐呵呵地说:“要不是省水利厅提出‘基建+农建’模式,自己干什么都白搭。”

  张奇峰说的“基建+农建”,即主体工程由政府投资项目单位建,土方等配套工程由农民义务劳动建。

  记者了解到,在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上,临猗县探索出三种农田水利建设模式:能人大户出资办水;股份合作集资办水、村级集体筹资办水。另外,在农建项目的选择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决定项目是否开工建设。近年来,全县先后投入资金6.7亿元,新建农建工程1567处,灌溉面积达到120万亩。

  临猗县水务局局长孙建国建议,农田水利建设应该多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强调农民的发言权和参与权,给农民一本明白账,变农民被动建为农民自主建,真正让农民成为农田水利政策的明白者、项目的建设者、工程的受益者。

  建成谁来管?——“谁受益、谁管理”,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避免工程有人修、没人管的现象?

  一些地方的经验是,以 “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既让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走到了“前台”,又使农村用水决策权、农田水利工程使用权回归了农民。

  细胞有活力,肌体才有活力。运城市推行了 “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办法,始终遵循“农民参与式”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成立灌溉用水协会,每个受益村都配有专门的水管员,具体负责水利设施维修、管理工作。目前,全市共组建农民灌溉用水协会200多个,会员达50万人。

  “协会管水”模式,巧解了农水大难题。临猗县出台了《全县小型农水工程管理办法》,推行“协会管水”模式,即本着用水户“参与管理、体现利益、责任一致”的原则,以斗渠为单位,由用户代表民主选举产生“斗管会”。“斗管会”具有法人地位,承担推荐“斗长”候选人、召开用水户会议、监督斗长经营行为,促使用水公开透明,降低用水成本,减少用水纠纷。同时,确保斗渠工程设施能够及时维护,正常运行。目前,临猗县已成立农民用水协会35个,覆盖80%的灌区。

  业内专家认为,农田水利体制机制改革,要顺应农业发展方式的新变化。随着现代农业化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农民用水户协会不能还盯着“小地块”,政府应引导其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有机结合,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走向市场,实现其自立发展。

[作者:王珊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