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评论:记住雾霾 让清新空气到来

2013-01-29 10:19:00 来源: 大众日报 
字号  

  近一个时期,持续袭来的雾霾使得空气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雾霾徘徊不去,像是对我们过去经济发展方式的拷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立应对雾霾天气长效机制,而如何“记住雾霾,让清新空气到来”,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青岛银河集团董事长亓久平委员说,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民生诉求之一,而这次三分之一的国土都陷入雾霾,表明环保形势的严峻。尽管这次雾霾的主因是气象因素,但如果不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微粒,就不会形成霾。

  省化工研究院副院长于泉德委员说,实时发布PM2.5等监测数据,反映了政府敢于正视空气污染问题,这是可贵的;现在的关键是,要从对大气主要污染物PM2.5、PM10的关注,深化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坚决行动。

  在此次持续大范围空气严重污染过程中,重化工城市淄博的表现却有点出人意料:尽管1月14日登上了环保部空气质量“黑名单”,但到16日,该市已有1个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转为“良”(当日全省空气质量达到“良”的点位仅有11个),而且呈严重污染的点位一个也没有。“这就是重度污染下的城市自救。”淄博市环保局局长李洋委员告诉记者,去年,淄博市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空气达到中度污染怎么办、重度污染怎么办,都有具体的做法,尤其是AQI超过300、空气重度污染时,预案立即启动,除了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空气污染情况,把情况、原因跟老百姓说明白,及时提醒老百姓做好防护外,哪些企业要限产、哪些企业要关停都清清楚楚。

  预案只是应急,关键在于平时。“如果不是‘十一五’以来抓的一系列工作,这次雾霾天气,淄博一定是全国最严重的!”李洋说,各级政府、企业必须有“环境容量”的概念。淄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普遍严于国家和省的标准,因为“我们的环境容量和排放量是不匹配的,如果所有企业都只达到国家标准,这里的环境就一塌糊涂”。李洋认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必须来真的,控住新上项目,对存量更要狠下决心:该提升的提升,该淘汰的淘汰,该搬迁的搬迁。近几年,淄博关了4000多家小企业、200多家矿山。

  工业大发展、大城建、大交通,都直接关系到空气质量,因此改善空气质量也不能仅靠环保部门。淄博市加速淘汰黄标车,推进电动公交的替代,首批30多辆电动公交已经上路,5年内要达到1000辆。此外,使用天然气的矿山无尘运输车辆、大型货车集装箱运输等都在推广中。市里还专门设立了环保专业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20多个相关部门参与,每周开调度会,组织协调,所有的事都要有负责的,杜绝扯皮。

  环保就是结构调整最重要的信号。“PM2.5监测数据天天发到我手机上。”淄博市市长徐景颜代表说,“这几年,我们淄博做出了很大努力,真正牺牲了GDP,牺牲了发展速度。但老百姓满意度高了:2007年,淄博空气良好天数仅有7天,2012年,空气良好天数已经达到220天!”

[作者:王珊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