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热衷讨论的。而中西方对孩子的情感教育问题,今天我们也来讨论一把。双喜周刊采访了高级心理咨询师朱美云和留美心理咨询师冯大荣,并整理相关资料,得出了一些中西方情感教育方面的不同。
十三四岁
女孩有了例假,男孩有了梦遗
中国:普遍对性是防范、谨慎的态度,半数以上父母不知所措。不说,害怕出事;说,又难于启齿。基本不会谈及性与爱的关系,普遍认为性是一种责任。婚前性行为可耻,这样的观点,近年来在年轻人眼中不再主流。
西方:文化较开放,对性不遮掩,大部分家庭会在孩子开始发育后由父亲、母亲分别进行性知识的讲解。性关系是发生在两个互相喜欢的人身上,和拥抱、接吻相似,是西方人较普遍的观点。
十五六岁
对异性有兴趣,甚至开始恋爱
中国:较好一点的家庭是进行防范隔离工作,减少他们的接触和交往,并劝告;中等情况是严厉禁止孩子和该异性交往;最差的情况是大声责骂。
西方:并非像国人想象的那么开放。大部分家庭的态度是,你可以选择去接触,去交往,但你要清楚自己年龄还小,还没到可以去承担婚姻的地步。开放的家庭会给孩子讲解一些知识性的注意事项。
十七八岁
普遍开始恋爱,面临同居选择
中国:二十岁以后,大部分家长会比较支持孩子谈恋爱,十七八岁在家长心中还是略小了。普遍观点是:不要轻易地爱一个人,但你选择了一个人就要认真地爱下去。反对同居,尤其是女孩家长。但近年来,试婚还是比较流行。
西方:十七八岁时,西方父母都很支持孩子恋爱,普遍观点是:你要多去接触,多去选择,多爱几个,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才是对自己、未来的伴侣负责。父母比较支持同居,这是关系的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