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视野

盘点各国公务员:聘任制公务员成世界趋势

2013-06-05 09:59:00 来源: 央视网 
字号  

  公务员由于工作稳定、福利好而被称为“铁饭碗”,在中国备受追捧。然而,与公务员相关的终身制、双轨制和贪腐等问题又备受非议。那么,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公务员的选拔、待遇、热度、任期等情况如何?各国(地区)又是怎样治理公务员腐败的?

  公务员选拔:日本分“Ⅰ种”和“Ⅱ种”

  2013年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超过150万,职位最高竞争比9411:1,用“万里挑一”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其实除了中国,公务员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非常抢手的职位。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在2012年度涉及的330次公务员招聘中,平均每个公务员职位空缺有52份合资格申请,港府认为公务员职位对求职者仍具吸引力。香港大约有17万名公务员。

  印度的公务员考试号称是全世界最难的考试,由印度联邦公务员委员会组织,每年一次。凡是年龄在21岁到30岁之间、拥有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的人都可以报名,但每人一生最多只能参加4次公务员考试。考试每年录取的名额大约300到600名。由于印度人口多,每年的报考人数多达几十万,录取率只有千分之几,竞争非常激烈。

  日本公务员分为两种——“国家Ⅰ种”和“国家Ⅱ种”,前者考试相当严格,录取率低,被录取者多为东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后者则主要就任各省厅及办事处的专门机关,收入、地位和升迁方面与前者有着较大的等级差别。一般来说,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要经过三大步:通过宣讲会收集信息、参加考试、上门拜访。从第一年的10月、11月,日本各省厅就开始在各大学校开宣讲会,介绍各自的工作内容和特点,然后就是公布考试指南、报名、数轮的笔试、面试,一直持续到第二年8月才能公布结果。

  韩国目前有100多万名公务员,超过总人口的2%。以2010年为例,韩国中央直属部门公务员的录取比例为1100:1。

  美国的“公务员热”跟金融危机有关。在危机深重的2009年,3300个新政府职位引来约30万名申请者竞争,录取率仅为1%。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素有“接受过优良高等教育的人更适合担任领导”的传统意识,坚持传统的“通才”观念。英国公务员的考选标准及科目,注重一般的教育程度和基础知识,而不看重特殊或专门的技术与经验,认为国家公务员需要广泛的知识和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薪资待遇:中国香港公务员最体面 日本待遇在恶化

  欧美国家普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一点也不诱人。有人通过对183个国家工资制度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国外的公务员工资与其本国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基本持平,不少国家的公务员工资甚至低于全国平均工资。

  希腊码头工人的月工资为8000欧元,资历老点的甚至高达10000欧元,每年领取14个月的工资,收入与部长的相当。2008年,挪威全国平均月工资约合40047元人民币,公务员平均月工资为38577元,私营企业为40589元,国企老总工资仅比学徒工高出一倍,公务员工资比私营企业平均工资低5%。

  在新加坡,普通公务员的薪水只有市场价的80%。新加坡政府某个职位的公务员薪水,是根据人才的市场价值确立的,首先从市场中抽取一些样本公司,然后从这些公司中找寻类似职位的员工,计算他们大概的平均薪水,然后按照这个平均值的80%来确定公务员的薪水。

  相比之下,中国香港公务员的收入很高。高层公务员的薪金为月薪54666元(港元,下同)至109365元,中层薪金级别为月薪17835元至54665元,低层薪金级别则为月薪低于17835元。2013年5月15日,影响近17万香港公务员薪酬调整的一年一度的“薪酬趋势调查报告”公布。报告建议,扣除公务员独有的每年递增点后,高层公务员的加薪指标为2.55%,中、低层公务员的加薪指标一样,都是3.92%。

  日本公务员的工作量堪称世界第一。据日本共同社的调查,日本中央公务员每月平均加班时间为39小时,5%的国家公务员认为“感觉有过劳死的危险”。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日本确实曾经有过公务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让其他行业的人称羡的年代。但随着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公务员的待遇也随之恶化,基本工资和奖金全部下降。而处于政府机关底层的二级公务员更是苦不堪言,甚至比公司职员的境遇还要差。

  在印度,公务员不但社会地位高,而且收入和待遇也相当可观。目前,印度居民人均年收入约为750美元,而公务员的年均收入却高达约8500美元。普通公务员的月基本工资约为600美元,此外,还有交通补贴、粮食补贴、通讯费、基层补贴费等各种名目繁多的补贴,其数额也相当可观。除工资收入外,印度公务员还享受如每年1个月带薪假、20天医疗假、20天半薪假等待遇。不过,印度的公务员数目非常之少,全国只有不到7000名。

[作者:孔庆玲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