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今年8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河南46个村庄入选,但郑州市没有一个村落上榜。“其实郑州的一些村庄应该具备条件的,但是不知为何没有上报。”郑东军说,可能还是与重视程度不够有关。
花五松的老宅里,还有祖上留下的牌位
专家称,花庄村现存的几处古宅,大多为清末或民国时期所建
因为要建设新型社区,新郑市薛店镇的花庄村,保存的10多座清末或民国时期的古宅,正面临着被拆掉的命运。一位老人说,祖祖辈辈住过的房子,临终了却被赶了出去。
郑州大学建筑系教授、郑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郑东军说,花庄村的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在中原地区并不多见。他建议,即便不能原地保留,也建议整体移走。
搬家
因为拆迁,搬离住了几代人的家
昨天下午,新郑市薛店镇花庄村村民花五松,正在收拾清理房间里的东西,准备离开这座青砖黛瓦的房子。他说,这是他祖上传下来的老宅,据说已有好几百年。
已经60多岁的花五松对老房子依依不舍。当着记者的面,他在收拾4个祖上传下来的木质祖碑。
花五松说,按照古代的传统,家人去世后下葬的时间跟家庭富裕程度有关系,穷人会选择第三天或第五天下葬。只有具备一定资产的人,才会请人写牌子,然后牌位上的“神主”两字留两笔不写全,请县太爷点全两笔“成主”后,选择在第七日下葬。
祖上留下的这四个牌位,都有县太爷用红笔画的“点主”,可见他祖上家境殷实。
“一直到民国时期,我曾祖抽大烟把家产败落了,卖掉了很多宅子。”花五松指着南侧一座建于民国初年的房子说,原本那也是花家的财产。
“我不想搬家,好几代人都住在这儿。”看着斑驳的墙壁,花五松有些无奈。但是,昨天凌晨1点多,村里的干部领着拆迁组突然来到他家,他不得不签字同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