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目前,我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1处,总建设面积为2180.54万公顷,占省域国土面积的30.2%,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85%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如藏羚羊、普氏原羚、雪豹和梭梭等,成为物种遗传的避难所和生存地。
青海自然保护区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护青海湖候鸟起步,历经了初期、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目前,全省已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成为青海生态体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全省自然保护区内有70%的高原重要湿地生态系统,成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地;有30.7%的森林与灌木林,发挥了水源涵养、防沙固沙等作用;37.76万公顷的荒漠植物,成为维护戈壁沙漠生态系统平衡的屏障。
目前,青海湖、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在省内建设了鸟类等野生动物视频监控系统,青海湖已建成覆盖5个核心区域共23个视频监控节点,分别组成6个局域网,通过光缆和微波传输汇聚到蛋岛、鸟岛保护站监控室和管理局的网络信息中心,实施青海湖夏候鸟集中繁殖地实时远程监控。同时,近年来通过宣传、执法和开展保护研究,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如随着珍稀濒危动物普氏原羚保护力度的加大,其种群数量恢复,较20世纪90年代初增长了20%。(作者: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