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游园绿景如画,居民乐在其中。
嬗变 新型社区舒心生活
穿过西四环,来到正在加速嬗变的马寨产业集聚区。这里,总投资320亿元的马寨新镇区合村并城高端商贸项目刚刚签约落地。项目一期投资60亿元,集安置房、商务写字楼、购物中心等为一体,建成后将极大完善集聚区配套设施建设,为周边群众带来就业创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上街区峡窝镇五云社区、新郑市薛店镇常刘社区等社区基本形成“10分钟生活圈”,居民出行不到10分钟就可享受教育、医疗、购物、休闲等简便快捷的公共服务……从缺气少暖的散居民房,到水电气暖配套齐全,周边商业、教育、休闲应有尽有的现代化住宅小区,我市“四类社区”建设描绘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生动的现实。
“新型城镇化引领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在新型城镇化“四类社区”建设过程中,我市以“人”为核心,在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中,拿出10%~12%左右的供地建设绿地、游园,作为居民活动空间;在合村并城中,要求容积率严格控制在3.5以内;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要求社区基础设施实现“五通七有两集中”,并按照均等化的政策,让居民享受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和各项保障。
“四类社区”建设把“安置群众”摆在首要位置,以安置促改造、促建设。据统计,2013年我市六县(市)和上街区共开工255个安置区,竣工177个,有146个安置区实现群众回迁(含部分回迁),回迁群众148028人;市内五区共开工65个安置区,已竣工30个,有21个安置区实现群众回迁(含部分回迁),回迁群众58149人;四个开发区共开工安置区47个,已竣工12个,有9个安置区实现群众回迁(含部分回迁),回迁群众15339人。这些安置项目都规划有幼儿园、中小学、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为回迁群众提供一个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生态宜居的“新家园”,有力促进交通路网、生态廊道、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保障重大项目落地,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大学路南水北调干渠南岸,19幢充满现代气息的安置房拔地而起,不时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我们准备开春装修完就住进去。”二七区荆胡村居民李大爷没事儿就来这里转转。他说,通过城中村改造,房子敞亮了,道路通畅了,环境更好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在二七区,2013年全区在建安置房达700万平方米以上,回迁107万平方米,实现回迁群众自住安置房的全部解决。
响应我市老旧小区改造行动,中原区对辖区内物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基本物业管理条件的老旧住宅小区以及零星分布的楼院逐个排查、逐项登记,用时50天,改造完成255个老旧小区,全市推进速度最快,并计划采取专业化物业公司进驻、后勤式管理、社区介入等不同模式,逐步实现中原区城市建成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棚户区改造作为“四类社区” 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与我市广大中低收入市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关系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据2012年摸底调查,我市共涉及棚户区改造23991户 175.45万平方米。怎样让这些棚户区居民住上好房子,我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自改,政策扶持”的原则,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建设管理,提供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支持,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让更多中低收入居民告别“蜗居”住新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