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碰撞]
A.“十八得了”并非“好妈妈”标准
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主任王海勇说,“十八得了”是对妈妈们的一个误导,“妈妈越强,孩子越弱,妈妈做的越多,孩子做的越少。”王海勇说,这一标准其实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孩子教育中父亲角色有所缺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段旭杰说,她不赞同这个当妈的标准。因为孩子需要的是刚刚好的妈妈,并不是绝对好的妈妈。孩子需要的是妈妈的陪伴,是在一起、不会抛弃他、嫌弃他的感受。这比所谓的“十八得了”超级妈更有价值。
B.“十八得了”是一个现代女性经营家庭和生活的能力标准
1月2日,著名童书出版人、华尔街日报儿童教育专栏作家、中国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三川玲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说,她不觉得“十八得了 ”标准是超人标准,而是一个良好现代女性的标准,是有关经营家庭和生活的能力。
她认为,这些“得了”其实谈的就是女性经营生活、经营家庭的能力。作为女人,有个手工、编织、园艺这样的爱好,这样是可以悦己悦家的。家里有个爱书法的爸爸,一个爱设计的妈妈,孩子耳濡目染,是不容易被电子游戏和不良同伴给诱惑走的。
不过,她并不赞成家长“发扬”奥数、作文、做小报这些代替孩子成长的技能,她希望家长们最好在这些方面装作一点都不会。过于能干、爱包办的父母会“代替”孩子成长。
三川玲说,爸爸缺位,当然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国外最值得中国社会学习的,是他们强调工作跟生活之间的平衡,强调家庭生活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