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优秀!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11家企业获得国家民航局认可!
中原网讯(记者 李媛媛 通讯员 刘昂)诚信经营作为通航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丰富产业链生态圈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对全国511家传统通航企业和64家无人机企业发布《关于对2023年度通用航空企业诚信经营评价初评结果的公示》,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内河南三和、郑直航空、炫飞通航等7家企业获评为A级,永翔通航、蓝翔通航、圣大航空等4家企业获评为B级。
从无到有,抢占低空经济领跑地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通航产业,为何会坐落在郑州市上街区这个小城?追溯根源,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2010年,上街区乘着国家低空开放的东风,持续坚持技术创新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人才、功能、区位与专业优势,在郑州市的大力支持下,瞄准了当时比较冷门的通航产业,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但也可能是“弯道超车”的机会。2017年1月4日郑州市成功获批首批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2019年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全国26个示范区第六,让上街区看到了通航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从无到有的通航产业此后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十余年间,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到“我见青山多妩媚”,从“将登太行雪满山”到“轻舟已过万重山”,构建了“制造、运营、服务”三业联动的发展格局,打造了通航产业发展最强“磁场”。十余年间,一批又一批通航干部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时刻保持耐心和定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十余年间,始终坚持探索“航展+”工作模式,形成了“南有珠海、北有郑州”的航空会展格局,成为全域提升、对外开放的品牌力量。
从有到优,打造通航产业“河南样板”。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作为国家级通航产业发展平台,肩负着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通过紧紧围绕通航制造、通航运营、通航服务“三大板块”全面发力,通过科学谋划顶层设计、探索体制机制改革、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聚合各类功能配套等方式,不断建强通航特色产业链条,积极引进先进的通航企业和项目,不断完善通航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通航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人城产文景深度融合,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累计入驻通航类企业36家,机队规模65架。其中,通用航空及无人机制造集聚发展,研发生产的自转旋翼机、无人机、固定翼飞机、地效翼船等产品国内领先,三和航空自主研发工业级大载荷、长航时无人机成熟机型5个,年生产实力可达500架;郑州海王历经8年研发获颁全国首张地效翼船开工许可证,成为全国唯一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运营于一体的企业;航空维修、农林作业、应急救援、通航驾驶员培训等业务遍布全国,2023年各类飞行作业时长8.97万小时,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
从优到特,文旅融合提升通航品牌知名度。作为全国首批26个示范区之一,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彻底打开了“通航+文旅”的深度融合模式。永乐飞翔、鲲鹏通航、河南三和等12家文旅企业陆续开展直升机低空游览、热气球、飞行员培训等项目,开拓了航空研学、冬夏令营的火爆局面,近年来航空科普基地累计吸引研学团队60万人次,低空旅游载客起降突破万余架次,成为了河南最热门的航空文化“打卡地”。
对于未来通航产业发展,所有通航人都信心满满:“我们会用足最好的航空资源,创新低空文旅产品,全力打造中部地区低空经济发展新引擎,更好推动河南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接下来,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将以打造“郑在飞、航向未来”党建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全市低空经济发展“桥头堡”作用,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力打造“五基地一枢纽”,努力建设全国领先的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郑州民办初中招生开始集中线上报名 电脑派位录取结果6月27日公布
全线时速350公里!郑州铁路首趟京广高铁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