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各项指标和综合成绩居河南前列
“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家是社会宝贵财富,为企业1%的增长,政府要付出100%的努力。”新郑市目标明确。
对企业的重视,是优化营商服务的动力。由第三方公司完成的河南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近日发布,新郑市连续两年客观指标在全省县(市)中排名第一位,综合成绩分别位居第一、第二,15项评价指标中开办企业、获得用水、获得用气、执行合同、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务服务、企业权益保护、项目保障共9个指标表现优秀,其中6项进入前十,开办企业、招标投标两个指标排名全省第一。
今年以来,新郑市以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为统揽,深入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国内先进和前沿标准,夯实顶层设计,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实施“九项工程”,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智慧化
“我是您的助手小鹤,需要帮助请告诉我……”新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现场,机器人智能系统正在服务评审专家。中心负责人说,今年以来,他们为践行“三标”行动,树立智慧化招标工作标杆,实现机器人辅助评标常态化全覆盖,力求落实有标准,为投标企业建立更加公平的交易环境,提升招标投标公信力,以此做到突破有标志。目前,智能机器人已全面应用。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新郑市运用智慧化手段,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公共资源交易“莲鹤”不见面开标大厅,作为全省唯一县级市交易平台入选世界银行“中国省级电子采购系统评估项目”试点。常态化推行项目跨省域远程异地评标,已与辽宁大连、江苏徐州、浙江湖州、三门峡、鹤壁等34个省内外城市开展合作。目前新郑的投标项目,大部分采取异地评审,以此提升招投标的公正度。
智慧化建设离不开数据共享。新郑市投用首个县级市“一平台一库”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归集本级部门和上级数据资源,向单位提供身份证、营业执照接口,累计为税务等部门提供服务调用量900余万次,实现了申请人身份证、营业执照的“免提交”。
助企业
今年初,新郑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全省通办”窗口,为企业提供“标准统一、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全省通办”政务服务。截至目前,新郑市已为企业提供了免费帮代办服务478次,群众满意率高达100%。
在新郑,1943项审批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实现“马上办”1378项。梳理推行涉企、便民跨部门联办“一件事”85项,实现企业开办零跑腿、零费用、半日办结。大力推进综合窗口改革,实现综合窗口全覆盖。
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引来企业入驻。近年来,新中铁十五局全国第二总部、中铁十五局四公司、中交二公局四公司、雪花啤酒西北部生产中心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总部落户新郑。
为民生
事项集成服务打包、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全覆盖。为更好服务民生,新郑政务服务正在从“以部门为中心”向“以事项为中心”转变。
新郑推动高频服务事项从“单件事”向“整件事”迭代。推出“职工退休”“灵活就业”“创业担保贷款”“大学生申请首次就业创业补贴”“公益性岗”等85个跨部门联办“一件事”,分别设置涉企、个人“一件事”专区,实现群众不出专区即可一窗办理套餐事项,有效减少企业和群众跑趟次数。其中“退休一件事”被河南省大数据局评为特色区域服务。
推动关联服务事项从“分散办”向“一起办”。创新推出社保、医保“一窗受理”服务模式。在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区开设医保社保“一件事”综合窗口,最大限度合并同类项,推进社保医保关联业务向一窗合、不同系统向一窗并、多科人员往一窗坐,整合企业开户、人员增减、关系转移、信息变更等部门高频关联业务,打破部门界限,实现“只叫一号、只跑一窗”就能办好办妥,业务平均办理时限比原来压缩一半,大幅度提高了服务质效。
新郑市还通过业务培训、优化窗口职能配置等途径,让窗口业务“加量”,工作人员“专科”变“全科”,将原来的“单一作战人员”打造成为“全能作战人员”,推行分类专区无差别受理,实现了税务、公积金、民政、人社、医保、不动产窗口无差别受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有效缓解了等候时长和窗口忙闲不均现象,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为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就近办”,新郑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在全市各便民服务中心以及村、社区铺设130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一体机,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打造全天候服务超市。一体机集事项查询、预约、申报、打印功能于一身,可为群众提供事项审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三大主体模块496项服务,并有人脸识别、身份证识别等功能。截至目前,一体机使用量达40000余次,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办事群众,提升了办事效率,增强了群众办事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 张立)
高新区梧桐办事处开展加强市区道路机动车停放管理和执法工作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