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郑州迸发“博物馆力量”

2022-08-12 08:00:43 来源:中原网

金秋九月,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将在如意湖畔精彩绽放。这场与博物馆相关的盛会令人无比期待。

厚重文化铸就古都郑州的灵魂。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博物馆是营造和增强城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意义的博物馆堪称人们解读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百科全书”。近几年,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崭新博物馆,让商都郑州迸发出强劲的“博物馆的力量”。


郑州博物馆


博物馆让郑州频添文化新名片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也是黄河、大运河、长城三大国家文化公园战略综合叠加的国家中心城市,文物资源分布密集、价值突出、链条完整、传承有序。如何让陈列在绿城广阔大地的遗产“活起来”?

据市文物局负责人介绍,2019年,该局出台《郑州市博物馆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提出全市博物馆建设目标:计划到2021年,全市打造博物馆100家以上,市域内从30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发展到10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着力打造全市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博物馆体系。目前,全市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的郑州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郑州市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博物馆相继对外开放,仰韶文化博物馆、黄河国家博物馆、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原金融博物馆、中国粮食博物馆、郑州环保教育博物馆等一批专题性行业博物馆已相继建成开放。

郑州博物馆大象化石

除了国有博物馆,近年来,众多颇有特色的民间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形成斑斓多彩的新生代博物馆风景线。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由5家备案博物馆组成的大信博物馆聚落已经建成开放。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全力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建设。今年9月,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精彩绽放。


博物馆成为市民周末好去处

2021年4月30日,随着郑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古都郑州再添全新的文化地标。走进该馆南门一楼大厅,只见一面长达70米、高8米的大型浮雕墙映入眼帘,浮雕以群像形式展示了黄帝、大禹、商汤等46位郑州历史文化名人以及曾在郑州建立不朽功勋的名人形象,让观众对厚重郑州有了深刻的感受。该馆从一楼到四楼共设置21个展厅,规划各类展览20个,涉及青铜器、瓷器、书画等20多个门类,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文物。该馆的全新亮相,不仅让市民周末多了好去处,也为郑州增添全新的文化名片。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1日,郑州博物馆开放一周年累计接待观众近44万人次,收获线上流量逾百万,多次冲进全国热搜百强榜单;共推出大小展览30余个,受到业界内外好评。经过提升完善后,今年7月26日,生动展现巍巍亳都灿烂历史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也同时开馆。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彩陶双连壶

郑州商代都城是公认的商代早期王朝都城,它代表的商文明集合了国家、城市、青铜器、文字四个文明要素,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提升完善后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通过数字化布展、现代化声光电技术生动展现出巍巍亳都的厚重与多彩。其建筑创意根植于商文明,呈现出商代文明“金玉共振”“如珠如玉”的文化内涵。建筑整体与城垣紧密结合,融入商城遗址公园中,体现出当代遗址博物馆的专业性与开放性。

近日,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仰韶文化博物馆实现主体封顶,博物馆进入精装修等施工阶段。这意味着,国内首个全面系统展示仰韶文化的平台、一座穿越几千年展示先民生活的标志性文化场馆呼之欲出,郑州将再添一个文化新地标。


多彩活动生动演绎厚重文化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郑州文博系统文化活动更加鲜活多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郑州二七纪念馆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郑州市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校外研学教育基地”和首批“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郑州博物馆被评为首批“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2021年,全市博物馆共举办展览195个,开展社教活动578场,参观人数近400万人次。

2021年9月30日,“微观之作——英国V&A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在郑州博物馆新馆启幕,共展出金银器、鼻烟盒及微型马赛克等精美艺术品90件套。这是吉尔伯特夫妇享誉世界的精品收藏首次来华展出,为大家生动诠释了欧洲宫廷艺术的演变过程。

今年5月18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揭晓。在39个获奖展览项目中,郑州博物馆的“微观之作——英国V&A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喜获“国际及中国港澳台合作奖”。当天,围绕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的力量”这一主题,郑州博物馆推出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与。


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郑州博物馆、二七纪念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郑州二七纪念馆组织开展郑州近现代文物遗迹系列宣传活动。该馆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连续推送花园口黄河掘堤处、黄河第一铁路桥旧址、黄河博物馆旧址、董天知故居等5处具有代表性的郑州近现代文物遗迹背后的故事。

在郑州博物馆嵩山路馆,不少市民欣赏着纸质、陶瓷、青铜器保护修复成果展。通过“讲座+手工制作”方式,工作人员还为观众讲解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设定初衷。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则结合“天地之中”展厅,介绍“天地之中”建筑群的历史与发展,以及中国鲜明独特的宇宙观和审美观。

郑州市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联合郑东新区教文体局拍摄制作三期文博知识短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推送。双方采用线上直播形式,借助抖音平台对大家进行文博科普和宣传,深挖大河村遗址背后的故事,讲好仰韶文化故事。

走进郑州博物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分馆,不少市民观看荥阳故城、荥泽县城隍庙、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宣传展板,倾听讲解员为大家讲述文物保护知识。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

数字赋能让文物“活起来”

今年7月26日,随着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焕新开放,作为河南省首个不可移动文物在博物馆展示的沉浸式特展项目,《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数字展也在该院启幕。半个多月来,该展览吸引一批又一批市民前来免费参观。

近日,市民黄华带着8岁的儿子来到位于该博物院一楼临展厅的展览现场,宛若穿越时空隧道,走进繁华的汉代。看着儿子兴奋地在展区体验着高科技带来的历史穿越感,黄华深有感触地说:“这个展览让我们瞬间穿越到汉代了。”

“举办《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数字展是我们博物院探索数字化的有益尝试,为博物院数字化技术实现文物活化利用按下了启动键。”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院展厅分为序厅、4个常设展厅、1个临时展厅和1个4D影院。基本陈列展“巍巍亳都,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分7个单元,分别是“文明摇篮、玄鸟生商、巍巍商都、大邑商都、四方之极、生生不息、守望保护”。在布展方面,该院充分利用沙盘模型、场景复原、艺术作品、多媒体技术、声光电技术等手段,向观众生动解码中国早期文明的千年根脉。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巨幅环形浮雕

如何推进数字科技与郑州文博系统的深度融合?7月19日,市文物局与郑州联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双方建设的5G智慧文博实验室同时揭牌。

按照协议,本着发展、共赢、平等、互利和“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原则,双方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采用“互联网+”开展郑州数字化文物、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等多项郑州文物数字化创新业务合作,共同推动文物产业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全面实现郑州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产业数字化转型。

放眼郑州,一座座博物馆如同一所所“大学校”,彰显着“博物馆的力量”,向人们生动展示着古都郑州的辉煌历史与光荣梦想,连接起更加美好的现在和未来。

郑报全媒体记者 成燕/文 李焱 实习生 尹金凯/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