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古都郑州唱响“博物馆之歌”——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综述
“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是“博博会”期间推出的重磅展览之一
难忘盛会,难说再见。9月4日17时,原定于当天中午撤展的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在延长5小时后闭馆,依依不舍地与成千上万观众挥手告别。短短4天,古都郑州在黄河之滨唱响凝聚磅礴力量的“博物馆大合唱”——645家参展单位,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305场在线直播,1455次媒体报道,1亿人次网络点击……在后疫情时代,第九届“博博会”绽放出的熠熠华彩令人惊叹。
“天地之中”唱响“博物馆大合唱”
开幕式上,新任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艾玛·纳迪女士专门向本届“博博会”发来祝贺视频。
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在致辞中说,“博博会”作为我国博物馆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已成长为业内极具影响力的文博品牌,在展示博物馆领域发展成果、促进文博科技融合发展、推动国内外博物馆务实合作、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表示,本届“博博会”全景式地集中展现了四年来中国博物馆建设、保护、研究、展示、管理方面的新理念、新面貌、新项目、新成就,以及博物馆藏品保护、展示方面的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制作、新创造、新产品、新项目。
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何雄在致辞中说,郑州市将借助“博博会”平台,携手做好“博物馆+”这篇大文章,努力让文物活起来、热起来,不断开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科技让博物馆插上翅膀
用VR科技感受卢舍那大佛的“真面目”;3D裸眼技术直面开封“城摞城”奇观;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体验古国奇妙游……
“博博会”期间,不少观众漫步郑州展区数字文博展示体验区时欣喜地发现,这里设置了一个360度环屏影院,正在循环播放着“玄鸟生商”数字化声光剧。影院对面就是“河洛古国”“星空下的村落”等数字展示项目,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观众可在互动体验中了解郑州厚重的历史文化。戴上展台上摆放的VR设备,大家可以瞬间穿越时空,走进古代,新奇地欣赏沿路风景。
漫步河南展区,一股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清风扑面而来。支付宝首次全面展示支持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服务文博行业的探索历程。同时,河南博物院在支付宝地下室的第二款互动产品“甲骨文今日宜”于“博博会”启幕当天正式上线。大家打开支付宝首页上滑到底,即可进入“地下室”修复甲骨文文物,成为数字“文物修复师”。
当厚重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引发成千上万名观众浓厚的兴趣。来自第九届“博博会”组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4天展期共迎来观众10万余人次,其中不少观众是专程从外地赶来的。
“博物馆之夜”带您细数历史“繁星”
来自全国各地的889件(组)精品文物同台展出;精彩的文艺演出展现厚重中原文化;别致的博物馆奇妙夜游带您细数璀璨历史星空满天星斗……9月1日晚,作为第九届“博博会”重要主题活动,“博物馆之夜”暨“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开幕式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举办。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秦代高级铠甲军吏俑、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出土的神人兽面玉牌饰……认真欣赏着“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中的精品文物,不少文博爱好者激动不已:“不出咱郑州就能看到来自全国这么多地方的珍贵文物,这机会真是太难得了!”
与该展览同时推出的还有“文明的渊薮——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展示河南地区百年考古一系列重大发现。这两大展览汇集全国文博力量,吸引21省(市)79家考古文博单位参展,展出来自全国的889件(组)精品文物,其中仅一级文物就多达115件(组),部分还是考古发现后首次面向公众展出的珍贵文物。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这几天,一批又一批市民带着孩子走进展览现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无疑,这场盛会已成为全国文博界嘉宾了解河南、感受郑州的最好平台,成为“天地之中”璀璨绽放的最美舞台。
多彩公众文化活动吸引观众
“博博会”期间,与博物馆及相关产品、技术展示同步的,还有丰富多彩的博物馆专业论坛和研讨会活动。
作为本届“博博会”的主论坛, “第二届国际博物馆青年论坛”针对“当下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挑战与对策”主题,邀请来自7个国家的10余位青年代表围绕博物馆展览策划的主题理念、展示传播、观众互动等方面进行主题发言,在呈现出中国特色的同时,进一步开阔参与者的国际视野。
在5场公共文化讲座期间,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生动讲述《探源工程二十载,实证文明五千年》;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从国内外博物馆起源发展的历史和河南博物馆的实践出发,为大家讲述《博物馆的文化与传播》;南京博物院理事会理事长、名誉院长龚良聚焦《博物馆创新力与影响力》;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分享《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与保护多学科应用与展望》。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朋朋哥哥”从奇妙的博物馆谈起,与孩子们分享博物馆的故事。
“这些精彩的讲座让我们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掘、博物馆发展等有了深入了解。”9月3日,专程从西区华山路赶到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听讲座的杨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开放式讲座让他受益匪浅。
认识一个城市,离不开一张张“城市名片”。博物馆就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连接着古都郑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如意湖畔上演的这场“文博盛会”虽然已华美谢幕,它留给古都郑州的,却是无尽的回味与思考。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成燕/文
李焱 马健/图
品味中秋韵厚植爱国情——金水区文化路街道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教育研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