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黄河文化基因宝库,优化多元语境表达体系——郑州市以精品文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升级

2023-01-29 21:51:48 来源:中原网

日前,河南省2022年度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名单公布,由郑州市委宣传部选送的网络长篇小说《寰宇之夜》、杂技剧《红旗渠》、电影故事片《玩转门神》、动画片《黄河传奇》(第一季)、歌曲《我是一片绿叶》5部(首)作品入选。

河南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优秀文艺作品引领风尚、温润心灵的作用,推出更多聚焦时代、聚焦生活、聚焦实践的文艺精品。2022年度,全省入选项目数量38个,其中18地市共20个,郑州占比达25%。2021年度,郑州入选项目数量占全省18地市总数量的四分之一强。

连年取得不俗成绩的背后,是郑州市锤炼艺术精品、充分展示华夏文明、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特征的信心和决心,是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书写新时代、繁荣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初心和热心,更是一座城市厚积薄发、勇敢逐梦、主动拥抱新时代的深切表达!

繁荣文艺创作,助力文化强省,省会郑州正在显现焕然一新的青春力量。


搭乘网络文学发展东风,优化政策激励“郑州表达”

“中华五千年文明,有三千年中心在中原。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京广线和陇海线交会点,对周围有很强的辐射拉动作用。”2022年8月9日,在郑州召开的全国网络文学工作会议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指出,在郑州举办该会议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河南是文学大省,做好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技术、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推动中原网络文学崛起,将对全国网络文学版图重构产生重大影响。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作为新时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网络文学不仅有数以亿计的读者,更是文化产业重要的内容源头,社会影响巨大,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郑州市高度重视网络文学事业发展,成立了郑州市网络作家协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网络文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作家和作品。

麦苏的《生命之巅》入选河南省2021年度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被中国数字出版协会评为2022年数字阅读推荐作品,获第四届辽宁省“金桅杆”网络文学大赛优秀作品奖,作品《荣耀之上》被评为2021年豫版好书优秀奖,同时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出版物优秀作品奖。绿野千鹤作品《两不疑》获中国动漫金龙奖IP改编奖,播出期间位列B站动画国创热门榜第一;漫画获得漫漫APP年度大赏金奖,全站人气第一。碳烤串烧的作品《神瞳狂医》,2022年改编同名影视短剧,同年获得百度小说新书榜第一名,百度飙升榜第一名,成绩不俗。飞奔的蚂蚁新书《圣手小村医》荣获番茄阅读黑马榜前十,畅销榜前五,月入过十万。

网络文学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搭建网络文学在郑州的国家平台更如东风来助。全国网络文学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期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与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全方位深化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加强网络作家培养,提升网络作家对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对新时代中国社会现实的把握,共同探索网络文学及其衍生产业的新发展模式,推动更多网络文学精品力作,不断扩大郑州的社会影响,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时代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2021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我的黄河我的城》书写了郑州七十年发展历程,以描写四世同堂大家庭生动真实的生活呈现黄河故事黄河情,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会郑州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父亲山,母亲河,始祖地,国之初。读懂中国,从郑州开始。郑州的开放和包容令人觉得未来可期,这是一座可以为之奋斗、实现理想的城市。”该书作者甘海晶(笔名麦苏)抓住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发展的大好势头,相继创作了《生命之巅》《寰宇之夜》等作品,书写了不同职业人的平凡事迹与行业精神。

甘海晶是郑州人社局“郑州文化名家”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入选第四批郑州“杜甫奖”文艺名家推介项目。她认为,正是政府与平台、作家形成合力,倡导正能量题材、现实题材创作,并给予有力支持,为持续产出精品提供了保障。

自2018年郑州市委宣传部组织实施郑州文艺名家宣传推介工作以来,已有虎美玲、阮志斌、顾万发、李仁清等17名扎根郑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名家获得“杜甫奖”。每年相关部门都为获奖者量身打造宣传推介活动,向国内外展示,大大提升了郑州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激励着郑州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倾心创作精品,铸就文艺高峰。

2022年,“杜甫奖”年轻化愈加突出,刚刚公布的第五批文艺名家平均年龄已低于45岁;郑州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的表彰层次也迎来新突破——从第23届开始,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文表彰,有效提升了该奖项的含金量。


磨砺历史文化穿透力,创新“当代表达”获流量

一边向上蔓延生长,一边向下扎根汲取。火出天际的国风舞剧就是这样惊艳绽放香满中华的。

2021年初,《唐宫夜宴》的爆火,让河南春晚名动全网,也把全国人民的目光聚焦到了郑州歌舞剧院这样一座年轻的地方歌舞剧院。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由郑州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舞蹈《唐宫夜宴》以“唐俑”为创作灵感,叙事性强、角色个性突出,2020 年 10 月入围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终评时,荣获提名奖并成为B站上同届参评作品流量第一。

“《唐宫夜宴》被邀参加河南卫视春晚并‘出圈’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可归功于‘历史文化、艺术创新、科技赋能、媒体传播’等多重因素。其引发广泛热议的主要原因,是广大观众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认同和需求,用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文物活了起来。”郑州歌舞剧院院长孙书杰认为,历史悠久的河南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这片土地上创作国风舞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唐宫夜宴》是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的当代表达的一次成功探寻,其产生的意义是积极的、广泛的、深远的。

此次入选河南省2022年度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的网络长篇小说《寰宇之夜》正是以此事件为灵感创作,作品将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让观众穿越千年,在华美壮阔、祥和热闹的舞台上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感悟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的中国艺术精神和艺术意境。

业内评价,该作品不仅刻画了一批热爱传统文化,并立志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年轻人群像,还强烈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艺术欣赏和高度赞美,是一部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声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

回溯过往,近20 年来,在中原文化厚土的滋养下,在郑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郑州歌舞剧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从依靠名家扶持到本土创作力量独立行走,一部又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国风舞剧,从不同角度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大型民族舞剧《风中少林》开创了舞蹈界用武术创作舞剧的先例,通过将武术转化为舞台艺术形象,呈现中国人的身体文化,从另一个角度彰显中国古典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存在。

打磨多年的《水月洛神》与《风中少林》刚柔相济,风格互补,上演十几年、至今仍在全国巡演并场场爆满。《精忠报国》延续中国古典美学风格,聚焦更加宏大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主题,通过提取南宋元素再现舞台,增加历史厚重感和代入感,同时,以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空间转换加上影像投射,将舞台的象征意味进行切割,以梦幻场景营造沉浸式空间,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带来的震撼力量。

作为郑州歌舞剧院的代表作,它们不仅捧回了各种奖项,还开启了向世界传递郑州声音的另一扇门。自2014年以来,郑州歌舞剧院多次承担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任务,完成中宣部“感知中国”、文旅部“欢乐春节”、国侨办“文化中国”、国家侨联“亲情中华”等对外文化交流演出工作,出访4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受到驻外使领馆和当地各界观众的高度赞誉。

剧院的编创及演员团队在这三部舞剧的创作及演出过程中,近距离跟国内艺术名家学习,也锻炼出了更加成熟的艺术创作和呈现能力。深入挖掘历史、探索活化文物、看重“剧”的叙事性、敢于攻坚克难、创新多媒体应用、注重人才培养、创造支持艺术创作的友好环境……此前创作中逐渐闪现出的创作优势和闪光点成为扎实的铺垫,为郑州歌舞剧院独立创作本土优秀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该院舞蹈作品共获得国际奖1个、国家奖23个、省级奖44个。


打破重大题材与受众屏障,“贴近表达”引共鸣

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郑州经历了中华文明的孕育、发芽、发展和形成,一步一个脚印地奠基着中华文明。如何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是每一个郑州文艺工作者的必考题。

“讲好轩辕黄帝的故事就是讲好最早的中国故事。”郑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秘书长尚蔚介绍说,由90后年轻导演李哲执导的《5000年很长吗》系列影片以新时代青年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影像接力上下5000年中华文明薪火传承。

“以往的大多数作品都在以第一人称强调‘我是谁’,这也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转变观念,挖掘‘我与你的关系’,找到能触动人情感的切入点,对故事进行重构,才能契合年轻观众的观影理念、观影语境。”

据了解,该协会连续7年围绕黄帝文化创作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献礼影片,其中《回家》荣获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大赛一等奖,《回家》《5000年很长吗·双连壶》获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得到中外电影人的高度认可,被组委会誉为“最具中华国际传播力大奖”。目前,创作团队正在积极谋划郑州黄河流域主题的电影长片,讲述世代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的郑州人民演绎的黄河故事。

2022年,由郑州市委宣传部策划推出的大型历史人文城市纪录片也在紧锣密鼓的制作中,旨在以国际化视角,多角度展示省会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郑汴洛黄金文化旅游长廊鼓与呼。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审美消费需求呼唤文化的创新,呼唤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艺术表现风格和形态。

国内首部税务现实主义题材新主流电影《国家任务》融入商业性故事元素和商业电影拍摄手法,用一连串未解之谜、一次次突如其来的生死较量,展开一桩数额惊人的特大税案,邀请观众体验一场扑朔迷离的稽查迷局。这部由河南郑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参与出品的院线电影计划登陆五一档,助力税收宣传。

面对“红旗渠”这座不朽的丰碑,郑州市杂技团撷取“红旗渠精神”中人类面对自然境遇的不屈、探索,与杂技惊险奇绝的高难度技巧动作进行奇妙连接,在河南省杂技家协会指导下,统筹全省杂技资源和技术力量,筹划创作红色题材杂技剧《红旗渠》。

“杂技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将杂技与戏曲、舞蹈、魔术等姊妹艺术元素深度融合,以杂技剧的形式呈现在河南还是首次。”郑州市杂技团团长孙英杰说,作品将运用舞美及多媒体投影等高科技手段在“悬崖峭壁”上,以杂技动作表现出挥撬凿壁、开山打洞、挖土砌石,“一定会产生新的观看体验,引发共鸣,也更能激发观众对林县人民气壮山河的豪迈情怀、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敢于胜利的拼搏勇气的由衷赞叹”。


弘扬主旋律,做好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精准传播

近一年多来,电视连续剧《花开山乡》在央视一套,多家省级卫视,以及腾讯、爱奇艺、优酷等网络平台热播,社会反响强烈。由阮志斌作词、孟文豪作曲、王光姣演唱的主题曲《党派来的亲人》饱含深情、感人至深,成为电视剧的点睛之笔。

“歌曲巧妙融入豫剧韵味,用符合大众审美的音乐语言表达自然清新的乡土气息。”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阮志斌介绍说,该院始终坚持聚焦时代主题、彰显时代精神,突出思想性、弘扬主旋律。2022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该院创作了《小山窝里的得劲事》《站在这里看黄河》《我是一片绿叶》等十余部讴歌党、反映时代变化、歌唱幸福生活的主旋律作品,贴近百姓视角,易于传唱传播。

“我是一片绿叶,执着我的梦,我融进这片树荫,默默让岁月生动……”入选河南省2022年度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的歌曲《我是一片绿叶》,歌词自然朴实,富含哲理,曲调轻柔细腻,富有张力,以一片绿叶小切口代入,营造了浓浓的使命氛围感,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

围绕黄河文化创作的合唱歌曲《站在这里看黄河》获得由中国合唱联盟、河南省文旅厅等主办的“唱响黄河”全国优秀原创合唱作品征集一等奖。

歌曲《小山窝里的得劲事》荣获河南省 “五个一工程”奖,还与一同获奖的纪实文学《粮食粮食》、电视动画片《焦裕禄》一起,代表河南文艺作品参评中宣部“五个一”。

电视动画片《焦裕禄》是“中原精神动漫创作扶持工程”的核心建设内容,通过新颖活泼的动画形象、精简连贯的情节构思、“新感性”的艺术表达方式、主流意识与大众审美的弥合,为弘扬焦裕禄精神提供了生动教材。

动画片《焦裕禄》获全国电视动画收视冠军;动画片《黄河传奇》纳入“动漫中国”创制计划……郑州市动画产能创历史新高——2022年度河南动漫十大新闻直观呈现出郑州在动漫豫军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

好消息再次传来,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日前发布了2022年央视和地方卫视动画片收视率排行榜,约克动漫的原创动画片《我是发明家》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

据河南省动漫产业协会会长、河南省漫画家协会主席张国晓介绍,截至2022年12月25日,郑州市全年共提交《良相子产》《黄河传奇之大禹治水》《大别山》《洛客奇缘》《时代楷模张玉滚》《河宝传奇》《殷墟之甲骨文密码》《黄河史诗》等16部动画片办理立项备案,总时长达452集、2536分钟,动画产能领跑中部地区并创历史新高,动画企业成为郑州市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重地的生力军。

张国晓认为,“河南文化资源丰富,我们的短板不在‘故事’,而在‘叙事’。要加快构建河南话语和河南叙事体系,推进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决好‘沟通障碍’,采用贴近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群体的精准传播方式,解决好‘故事’里的‘事’,推进河南故事和河南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内外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据悉,2023年,动漫豫军将重点实施《黄河传奇》动漫创作传播工程、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重塑提升工程、黄河标志和吉祥物普及应用示范工程,筹办中国(郑州)动漫文创大会暨创意设计大赛,全力打造集IP孵化、动漫研发、传播推广、文创产品开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为文化强省建设和郑州市争创“世界设计之都”提供坚实支撑。

激活黄河文化基因宝库,优化多元语境表达体系,郑州在以精品文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升级,弘扬城市精神品格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 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