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原·郑州奇妙游】中牟县篇

2023-05-08 07:09:21 来源:中原网

 《行走中原·郑州奇妙游》 

 “一场跨越时空穿越古今的对话”系列报道 

中牟县篇

核心提示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流经这里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生于斯、长于斯的你,对家乡郑州是否真的了解?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它是否还是你记忆中的模样?巍巍商都,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彩,为古都郑州点亮当今、照见未来。为给读者展现一个立体、生动的“郑州”,本报今起推出《行走中原·郑州奇妙游》“一场跨越时空穿越古今的对话”系列报道,以全市各区县(市)为区划,从小处入手讲述郑州故事。

黄土之下,有商之城,诉说华夏文明。地表之上,城垣巍耸,见证时代变迁。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带您一起看“奇妙郑州”。

【古】箜篌之音今犹在

箜篌,是中国一种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弹奏方式多以竹片拨奏或击奏,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它是我国汉族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在古代,除了用于宫廷雅乐之外,在民间也广为流传。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些大家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诗句出自《孔雀东南飞》,其中就提到了乐器箜篌。事实上,李贺、王维、李商隐、王昌龄等著名诗人都曾将箜篌写进自己的诗歌里。

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但是在十四世纪后期,箜篌逐渐不再流行,以至于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很多时候,人们只能在一些古老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箜篌的模样。

箜篌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里的师延雕像

相传,箜篌的制造者是师延。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箜篌城在中牟县城东南二十华里处,昔师延在此造箜篌以悦灵公。这里说的灵公,为卫灵公(前540—前493年)。

《太平寰宇记》是北宋初年,宋太宗组织撰写的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中国地理总志,史料价值很高,这部书把“箜篌城”定位在“(中牟)县东南20华里”处,应该是有其依据的。经实地考察,中牟县东南20华里处,的确有座古城,名字叫韩寺镇古城村。如今的古城村,是一个拥有3000多人的村庄。村前有古城河环绕,桥前立有“古城桥”石碑。这个村,距黄帝故里新郑市区25公里,距古都开封城区26公里,古代曾为京畿之地。这一带农民翻地打井,经常挖到古墓、拾到箭头等古物。

有专家认为,今中牟县韩寺镇古城村一带,上古时期是圃田泽、萑苻泽相拥的一片高地,木秀竹茂,环境怡人;且离古都新郑、商都郑州很近,有为宫廷制造箜篌等各种乐器、排练歌舞的先天条件。

如果这样的推断成立,那么,师延造箜篌的“箜篌城”,就在今中牟的古城村。“师延”及师姓的祖居地,也应在中牟县韩寺镇的古城村一带。

据考证,远古时期的箜篌城,周围水草丰盛,竹林繁茂,为制造乐器提供了很好的原材料,师延及其后代在此繁衍生息,并缔造了中华民族的“音乐之声”。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乐器命名的都城。

《中牟县地名志》记载:“古为箜篌城(城址尚存),秦代名曲遇聚,汉高祖大战秦将杨熊于此,明称邢铁寨,清名古城村,简称古城。东西主街,聚落成长方形。古城西北两面城垣尚存,夯土层清晰可辨。四角有高台,西北角最大,高达1.5米。城外有古墓群,出土文物有铜刀、铜腰扣、铜箭头、灰陶仓、灰陶罐、布币、汉五铢钱等。”2008年6月,古城遗址被列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古城村村民把箜篌城遗址称为“老城头”。与老城头相关的故事在中牟县韩寺镇、官渡镇等地广为流传。此类传说对于研究古城村的历史变迁及乐器箜篌的生产制造等均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为了打造箜篌文化传承地,中牟县于2018年3月动工建设首座遗址类生态文化公园——箜篌城(东古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于2020年7月底完工投用,其中包含箜篌文化广场、箜篌文化长廊、师延像及绿化种植等。该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是集文物保护、文物展示、旅游休闲、文化教育、文艺演出、主题宣传等多功能园区。

漫步遗址公园,曲径通幽,花草簇拥。通向遗址处,两旁立满了琵琶、鼓、笙、阮等乐器的雕像,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一架凤头箜篌,造型优美,凤头高昂,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

在公园北部,伫立着中华民族第一位乐神宗祖——师延的雕像。他于高台之上,正襟危坐,腿上放一把古琴,修指轻抚,神情悠然,仿佛在默默诉说发生于此的久远的故事。

过了师延像,箜篌城遗址便映入眼帘。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1050米,东西宽575米,现仅存城墙西北角和东北角三段夯土墙。走近遗址可看到,四周均是平原,此处却高达十几米,犹如矗立于田野中的“城郭”,给人以无限遐想。

《箜篌城的传说》、箜篌音乐,如今均是中牟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前者属于民间文学类,几千年来箜篌城的传说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韩寺古城村100多年来都是村里有文化的人一代代以口头或文字的形式传给下一代,可以追溯的已有六代。

后者属于传统音乐类,在古代王室音乐中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虽然现在箜篌演奏艺术分布于全国各地,不过追根溯源,箜篌艺术最早源自中牟县。

郑报全媒体记者 卢文军 文/图

【今】文旅高地正崛起

篝火狂欢载歌载舞、知名Coser轮番登场、无人机光影秀浪漫来袭……今年五一假期,当夜幕降临,数百架无人机汇聚在“方特城堡”上空,以星空为画布,以灯光为画笔,用极具特色的图案、起落交错的队形、变幻绚丽的灯光点燃在场游客的热情。

这沸腾欢呼的热闹场景只是中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河南文旅产业发展高地,由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建业电影小镇、方特旅游度假区、绿博园等组成的中原文旅产业集群,每天都以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丰富多样的高品质文旅消费产品吸引全国游客纷至沓来。

火红五月,建业电影小镇吸引如织游客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和建业电影小镇累计观剧人次超百万,成为全国游客出游的热门打卡地。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则策划推出“初夏狂欢节”系列主题活动,“方特元气派对”“方特狂欢派对”“篝火晚会”等系列有趣的全新玩法,为游客开启一场充满惊喜的假日狂欢之旅。绿博园推出花仙子巡游、箜篌弹奏等精彩表演活动,为广大游客送上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同时发挥公益科普职能,邀请专家开展中国植物科普大讲堂公开课,向大家讲解奇妙的植物知识、传达生态文明理念。 文化与乐趣同在。在体验与互动中,游客们不断丰富着出行感受,深度体验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多彩。在位于只有河南地坑院二楼的“麦田里的博物馆”,来自黄河沿岸12家博物馆的59件展品向游客静静讲述着赓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不少游客体验过“麦田里的小课堂”“麦田里音乐会”后,又走进木版年画、皮影戏、布老虎、泥泥狗、泥咕咕等系列非遗体验项目现场,踊跃参与互动活动。

当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一天最美的“夜经济”璀璨开启……当前,“夜经济”已逐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首批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的项目,建业电影小镇依托独特的文化内核和沉浸式表现手法,持续推出创新性的夜游活动,助力“夜经济”消费市场复苏。据统计,五一假期,该小镇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其中16:00以后入园的游客占六成以上。火红五月,建业电影小镇的“花漾旗袍节”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游客可以体验换装游园,在华灯初上时,跟随花漾旗袍巡游队伍,参加旗袍舞会,在电影大道上和同伴们牵起手,享受跨越时空的美丽盛宴。

初夏之夜,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精心推出的“篝火狂欢派对”吸引不少游客参与。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演员带领现场游客载歌载舞围火狂欢,共同欢庆假日。来自开封的薛女士表示:“在郑州方特不仅能玩游乐项目,还能看到非常精彩的夜间演出,特别是孩子见到熊大、熊二非常激动,真是太令人难忘了。”

“真是来值了!”昨日,来自武汉的游客黄女士告诉记者,她带着父母与孩子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逛了“麦田里的博物馆”,看了多个精彩剧目,畅游了方特梦幻王国,全家人都玩得可开心。

从空中俯瞰这片全新崛起的郑州文旅高地,只见一个个文旅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走进郑州海昌海洋公园项目建设现场,你会看到一片繁忙景象。作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海洋公园项目,该项目旨在打造中原地区旗舰级海洋文化旅游度假区。

“围绕海洋、极地两大核心,融合创新的互动科技元素,我们重点打造海洋区、极地区、未来探索世界、海星岛、水乐园五大游乐组团以及海洋主题酒店、奥特曼主题小镇,建成开园后将成为中原地区领先的海洋文化旅游度假区。”该公园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中牟县正在积极推动旅游场景由景区延伸至街区,打造最亮眼的文旅消费热点。”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放眼未来,该县将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激活各类文化资源,引导文旅场所用数字赋能,运用AR、VR、全息等数字技术手段讲好中原文化故事,进一步放大主题公园集聚效应,吸引一批文旅龙头企业安营扎寨,全力打造中部地区领先的文化旅游集聚区。

郑报全媒体记者 成燕 文/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