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山坳坳”结出“金果果”

2023-10-20 07:15:06 来源:中原网

乡村行·看振兴

“山坳坳”结出“金果果”

核心提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郑州正在行动。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本报开设“乡村行·看振兴”专栏,报道我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亮点成效和特色做法,推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玲珑翠绿的西瓜、雪白圆滑的甜瓜……一个个悬挂在枝叶间,透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这是俺管理种植的新品瓜,没有施农药,薄皮脆甜,果肉细腻。”在偌大的塑料大棚里,农民郭宝兰轻轻抚摸着即将成熟的甜果,满脸的喜悦。

放眼望去,白光闪闪,新型塑料大棚拔地而起,梯级排列使袁庄乡石贯峪村这里原本贫瘠浅薄的山地瞬间变为热土,迸发出勃勃生机。

“俺村现有9个政府投资建设的大棚,采取公司加农户方式运营,搞管理的农民月工资近3000元。大棚每年为村集体创收5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魏银州介绍道。

从有名的贫困村、集体零收入村到户户实现小康,集体经济日益壮大,石贯峪村书写了一段传奇,那就是特色产业铸就乡村振兴之路。

从石贯峪翻过一座山,向北步行3公里,来到大山深处的袁庄乡张华岭村。这里有7个新建的双层大棚,另外还有10个正在建设中,以西红柿水果为主的特色农业是这里经济大戏的主角。无论是石贯峪还是张华岭,产业让他们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并且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步伐坚定。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壮大集体经济,持之以恒助力农民增收,这是新密市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在争取这个美好成果的过程中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高标准规划“优布局”。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为主、打造精品、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深化区域产业发展定位,逐步构建乡村产业“药材上山、林果上坡、蔬菜在地”联动发展新格局。

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经济。通过村级流转租赁、村民自主经营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房屋资源,流转土地发展农特采摘综合产业,村集体参与民营资本合作,鼓励农户自愿将闲置农房整体或者部分使用权采取入股的方式,与村集体经营主体统一经营,促进农户、村集体、经营主体三者共同发展增收。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开展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组建包括县科技人才、乡土人才、致富能手、农村经纪人等在内的10名县派科技特派员服务队,通过送技术上门、网络通信指导、现场咨询、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及时为本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种养大户等解决技术问题。内引外联,招揽国内大型农科公司来新密入股兴业。

加大金融扶持。金融机构开展一对一政策宣传,新密市发放小额信贷资金73笔321万元,共带动321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生产、增收创收。农业保险为农业项目带上安全锁,实现兜底保底。对获得国家、省、郑州市龙头企业、合作社、绿色认证的企业给予1万元至10万元资金支持,鼓励农业特色产业实现质的突破和新的飞跃。

加快扶贫项目建设进度。今年新密市共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6亿元,对接安排76个衔接资金项目。所有工程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其中46个项目已经竣工。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实施产业项目300多个。

高质量产业发展绘就出新密农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据了解,新密目前农民合作社达379家,家庭农场38家,实现了“一村一品”的宏伟目标,3万多户农民靠产业跨上了富裕路。

记者 郭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