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郑州唱给你听】超化吹歌天上月
我把郑州唱给你听系列报道
超化吹歌天上月
核心提示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在中国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郑风》到如今登封“会唱歌的村庄”,郑州从古至今就浸润在音乐的滋养中,又不断创造新的音乐。展现“文化郑、年轻郑、国际郑、科技郑、服务郑”的多元魅力,郑州日报推出《我把郑州“唱”给你听》系列报道,从文艺的角度,把郑州“唱”给你听。
“山川孕奇韵,新密藏古音,超化镇上起,吹歌动人心。铜管响云霄,笙笛和鸣深,一曲千年调,悠悠入梦寻。”吹歌,从千年古寺走出的丝丝回响,蜿蜒悠扬的古乐旋律,原汁原味保存了中国古代鼓吹乐的风貌,同时又是古代典礼音乐,只在重大国事、佛事与社会活动中演奏,被誉为“宫廷音乐活化石”“古代交响乐”。曾经高居庙堂之上的“天上乐”,如今正传于民间、勃然复兴,并走向世界。
超化吹歌演出现场
古乐之源 鸣音协奏古韵香
千余年的新密超化寺名震四方,寺内的乐器演奏更是令人心驰神往。超化吹歌源于4000多年前夏商时期的鼓吹乐,在南北朝时期发展为宫廷音乐,在隋、唐时期传入新密市超化寺。明朝末年,超化寺的僧侣将这份珍贵的遗产传于民间,它便如同种子落入肥沃的土地,与当地民谣小调相融,从而形成了一种绝妙音符,以吹奏乐、弹拨乐、打击乐混合演奏的特色形式生长出独特的艺术形态。超化吹歌便是这古老旋律与民间智慧的结晶,它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显现出不朽的魅力。
扫二维码 观看视频
超化吹歌乐器独特之处,主要是以管子为主奏乐器,辅以笙、笛、箫,再加上打击乐韵鼓、大铙、手钗、锣、云锣、钹、碰铃、木鱼、编钟等,这在民族乐器演出中形式别具一格。其中,管子十分特殊,与古书记载及流传的木制、竹制明显不同,它用黄铜铸造,上粗下细,16厘米长,上面开7孔,上口苇根哨片发声,没有共鸣箱,全凭吹奏者的气息和技巧,现在使用的铜管演奏的曲目更富有古韵,吹奏难度也更大,也能更好地表达出古曲古韵。超化吹歌传承下来的铜管是清朝初期铸造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此外,超化吹歌的曲牌和乐段,基本上都是从古代流传至今,具有原汁原味的中国古代音乐基本特征,这在全国十分罕见。超化吹歌的演奏曲牌、乐段,大体上可以分为古曲(宫廷音乐)、民歌(民间小调)、寺庙音乐(庄重曲)三种类型。在演奏过程中,超化吹歌允许以组曲形式自由重复,逐步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这些乐器不仅仅是声音的载体,它们更像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件都承载着数百年的故事与情感。
雅顷之声 融入民间薪火传
超化吹歌的记谱方式独特。一直以来都是沿用古代的工尺谱进行记载,沿用了古代的音名宫、商、角、徴、羽。曲子调式有尺工调、上凡调等,这是原汁原味的古代鼓吹乐风貌,是古代宫廷音乐“鼓吹曲”的遗存。与超化寺兴衰有着紧密联系的吹歌,明代以后,已经流传到了民间,把宫廷音乐、寺庙音乐、民间音乐结合起来,在重要民间文化活动中进行演奏。
沧海桑田,多少往事如烟。盛极一时的吹歌由于多重缘故,在上世纪曾濒临失传。改革开放后,随着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超化村里的几个老艺人重新把吹歌班子组建起来,“老中青”三结合,搭配乐器手。他们中,有的是教师,有的是泥瓦匠……既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也没有专门的曲谱,凭着对吹歌的一腔热情,他们搭建了这个“野生班子”。在长期钻研音乐的钱林申老师帮助下,将吹歌谱翻译成简谱,让年轻人学,把简谱翻译成吹歌谱,让老年人学。最后,大家再统一合练。用最笨的办法,用最坚韧的毅力,他们每天坚持练习,终于排练成功,让古老悠扬的韵律再次飘荡在洧水河畔。
复兴有路 时代新声多悦耳
冬去春来,接力传承。2008年,超化吹歌入选中国第二批非遗文化名录。为大力发展吹歌文化,传承人王国卿动员家里人参加吹歌队伍,鼓励村里年轻人参与,大力培养后备人才。联手超化镇第一初级中学设立传承基地,每周到该校向师生传授吹歌技艺。2018年2月,以超化吹歌为特色教育的超化镇第一初级中学(超化吹歌传习基地),被教育部评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2019年1月,新密市超化吹歌古乐团正式成立,也使古乐迎来了新的春天。2020年10月,古乐团参加第三届中原民歌大会,获得民乐组二等奖。还受邀参加俄罗斯国际军乐节演出,迎来欧洲多个国家驻华大使团参观考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魅力赢得了高度赞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超化吹歌,这一流传千年的古代“交响乐”,从山村走来,历经风雨,实现美丽蝶变。如今的超化吹歌,已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河南省级传承人1名、郑州市级传承人3名、新密市级传承人5人。超化吹歌,不仅是河南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向世人诉说着中国古老音乐艺术的永恒魅力。
本报记者 郭涛 李居正 文 马健 图
把检察护企 检护民生落到实处——巩义市检察院西片区检察服务联络站在回郭镇揭牌
郑东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全流程解析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