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天地之中 ·为天地立心】讲“礼”的建筑,惊艳千年时光
【立天地之中 ·为天地立心】
系列报道
讲“礼”的建筑,惊艳千年时光
核心提示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日前成功入列《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作为位于郑州的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的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生动体现,以“天地之中”为基本观念而汇聚在中岳嵩山地域的礼制、宗教、科技、教育等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人类杰出的创造力、营造智慧。“天地之中”也成为郑州城市IP的重要核心内容。
本报推出【立“天地之中”·为天地立心】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天地之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哲学观、文化观,全面展现“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凝聚的文化和艺术之美、对后世深远的影响力。
取香、浸火、捧怀……嵩山脚下,中岳庙峻极殿前紫烟环绕,来往游客把檀香焚起,将美好祝愿寄托。松柏林立,古木参天,这座始建于秦的帝王祭祀场所大门敞开,背靠嵩山,迎接八方游客到来。无人言说,前来参观的游人都步履轻盈、言行有束,用礼节与行动去匹配这“中州祠宇之冠”的不朽与厚重。
祭祀之所 祈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中岳庙的前身是太室祠,为历代官、民祭祀中岳嵩山的场所,据《山海经·中山经》记载,先秦时期该建筑就已经存在。祭祀,作为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周礼·春官》记载,周代最高神职“大宗伯”就“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
中岳庙就是为这“最高礼仪”而诞生建造。据了解,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一共五礼汇成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其中,吉礼又被称为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祭祀为最,规格为高,中岳庙因其作为帝王祭祀嵩山山神的场所,其地位与重要性在“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不言而喻。
据悉,嵩山很早就被奉为圣山。据《史记·封禅书》考证,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常到嵩山“与神会”;帝尧、虞舜曾到此巡狩;大禹封地、夏都皆在嵩山……西周初年,官、民祭祀嵩山的活动已经非常盛行。据铸造于西周初年的天亡簋铭记载,周武王在灭商后“祀于天室(即太室山)”。周武王在嵩山举行的封天祭地大典,开创了中国最盛大、最高等级的封禅礼制活动的先河。
“要看礼制建筑是否讲‘礼’,就要从它的建筑性质和活动方式出发。”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遗产申遗文本主要撰稿人宫嵩涛说,从行政建制上看,中岳庙所在之地就被称为“天中乡”,寓意天地之中。从活动方式上看,明代中期以前,中岳庙不对百姓开放,只有皇帝或是他的使者才能进行封禅祭祀活动,其皇家规格在此尽显。
据统计,截至清朝末年,历史上有史可查巡狩、封禅、祭祀、望祭、遣使祭祀嵩山的帝王有73位,其中多位帝王亲临祭祀祈福。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来此游览礼祭;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登临嵩山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惬我长年愿,陈兹祈岁情。忽闻鸾鹤韵,疑有列仙迎。”清乾隆十五年,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亲抵中岳庙,并写下了这首《谒岳庙》。
“古代帝王通过封禅祭祀,来向上苍传达其治国有功、百姓安居乐业,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宫嵩涛说道。如今,曾经的皇家庙宇、止步禁地已经成为游客感受嵩山礼制建筑文化的重要场所。香火袅袅,游客们焚香祈愿的虔诚礼节,已经与这座庙宇融为一体,投入嵩山的怀抱。
中轴贯穿 “礼”建之魂传承千年
中岳庙位于嵩山东麓,始建于秦。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游嵩山时下令祠官增其旧制;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增建“太室阙”;南北朝期间曾两迁庙址于嵩山玉案岭、黄盖峰。据专家考证,中岳庙约在北魏时改为今名,后庙址复有变迁,唐玄宗时复归原址,并有扩建,直到清代顺治、乾隆又进行大规模整修,才奠定今日格局。
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再次引起群众关注。同样拥有南北中轴线的中岳庙,传承礼制建筑法则,规模宏大且制式严谨。
乾隆时期,按照北京清故宫的建造方法,地方对中岳庙作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整修,又设宜道会司,以掌管全县的道教事务。从此,中岳庙飞甍映日、杰阁联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庙宇的布局制式都与故宫相似。
据悉,中岳庙坐北朝南,南北长650米,东西宽160余米,面积11万平方米。轴线上自中华门起,经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崧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至御书楼共十一进,共有楼、阁、宫、殿、亭、台、廊等各种建筑四百余间,完整的建筑布局使中岳庙成为一座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色调和谐的庞大建筑群。
这条中轴线不仅是景观之路,更是一条庙宇与嵩山相连接的“文化之路”。宫嵩涛告诉记者,古时祭山的队伍会沿着庙中的“神道”一路向北,在中岳大殿前阅读祭文进行礼祭,之后将继续沿着这条路登临黄盖峰,并于清式八角重檐黄瓦亭中纵览中岳庙全景。在这个祭祀过程中,这条中轴线便成为人与山、祭祀与礼仪的桥梁。
修葺保护 世界遗产再度闪耀光彩
如今,中岳庙不仅变成了树木葱茏、文物遍地的景区,它的问道祭祖功能,如今仍得到了传承和保留。“现在的中岳庙,每年的农历三月和十月都会有庙会,从四面八方来的游客仍然会回到此处祭拜,寄托美好的祝愿。”登封市文物局工作人员李志强说道。这些建筑的保护和功能的保留,离不开文物修复项目的推进与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辛劳。
据记者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府数次拨款,逐年修葺,设专门机构来加强保护管理,改变了中岳庙曾经残破不堪的景象。198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岳庙在各级文物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向公众开放,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1963年,中岳庙被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2年以来,随着中岳庙峻极殿、峻极门等保护修缮工程的开展,这座古老的祭祀庙宇重焕出属于它的时代光彩。
登封市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科科长吴四磊说:“如今的中岳庙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人文气息,都很好地传承了它应有的古色与气韵,嵩高峻极,立地天中,这个历史底蕴深厚的‘中州祠宇之冠’,期待世界各地游客来此探索与体验。”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居正 文 马健 图
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