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槐树下,他们破译历史谜题打开时空隧道
对于“河洛古国”,人们有多少想象? 在郑州巩义市双槐树下,“河洛古国”正慢慢浮出地面。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一群会魔法的人,他们带领“城外人”进入几千年前的都邑之中。 图|李新华 “穿过三重环壕,首先会来到一片广场,广场向前是祭坛,人们正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再往前就是威严的宫殿,从一门三道而入,你将看到一座精致装修的主殿,两侧是东西厢房。穿过宫殿,一道瓮城结构的围墙挡在前面,通过瓮城,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屋舍出现在眼前,屋间道路不时有人往来,屋内陈设彰显上古时代的奢华,甚至还有一座水池供人游乐……” 这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双槐树遗址现场负责人张吉钦对于5300年前黄河岸边古国的描述,他就是双槐树下众多具有“魔法”的人之一。十几年来,他用“魔法”小心翼翼守护着这片被考古学家称为“中华文明胚胎”的神圣之地。 他很酷,他的搭子也很酷 他常年“穿梭”古代宫殿、祭祀活动 而他的搭子见证了5000多年来黄河边每一代人的生活 他是位考古人,他的搭子是一副考古手铲 他们一起破译历史留下的谜题,为人们打开时空隧道 图|张吉钦 舞者:张吉钦 舞伴:考古手铲 “我打麦田走过,寻找传说里的文明,手铲下勾勒出5000多年前黄河之滨人们的生活。”从2013年到2024年,从46岁到57岁,11年里,张吉钦看着“河洛古国”渐渐露出真容。2013年11月,张吉钦第一次来到双槐树,那时这里还是一片麦田。他和同事经过初探,决定在这里进行一次全面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勘探。冬日的黄河边朔风凛冽。张吉钦等人北到黄河岸、南到嵩山北麓青龙山、东到汜水镇虎牢关、西到康店镇黑石关,他们徒步走遍“洛汭”地区数十平方公里的沟沟坎坎。2014年春,在前期调查基础上,钻探队开始进行大规模勘探,最终确认117万平方米的遗址范围。 图|马健 这会是一座怎样的“城”?随着考古工作展开,一座5300年前的高规格都邑性聚落慢慢“浮”出地面。“首先是三重环壕的发现。”张吉钦说,环壕是聚落修建的防御设施,在环壕聚落时期,双环壕较常见,三环壕很少见。“三重环壕的防御,正说明当年这座都邑的规格之高。” 2016年,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心区北部发现较厚红烧土堆积层和多座房基,聚落中心居址区由此面世。同一年,考古人员在中心居址区以南又发现大型夯土遗迹,经三年多的发掘整理,最终发现三处大型院落,院落前有祭坛和大型活动广场遗迹。张吉钦介绍:“前面理政、后面居住,这可以说是后世宫殿‘前政后寝’布局的原型。” 图|李焱 张吉钦特别提到的是二号院落南墙偏东位置的“一门三道”遗迹。“所谓‘一门三道’,就是一个门、三个门道,这是王权社会宫殿建筑的最高规格。”张吉钦说,双槐树的“一门三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门三道”形制建筑遗迹,这也进一步凸显了这座都邑的高等级性。 精心选址、严谨规划、凸显等级、防御性强……对双槐树遗址越了解,张吉钦越被这里隐约可见王国时代宫室建筑所震撼。2020年5月7日,双槐树遗址考古成果正式向社会公布,轰动全国;2021年,遗址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高水平保护河南双槐树、山东大汶口等黄河文化遗产,传承黄河文化基因;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双槐树遗址的保护和发掘研究工作,将其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张吉钦为双槐树遗址逐步提升的关注度而欣慰,一如家长看到孩子茁壮成长的喜悦。 魔法之手铲释天书 “我是1989年开始接触考古,当时只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商城工作站的一名普通田野发掘技工。”回想自己的从业历程,张吉钦对当年的“肤浅”颇为汗颜,“当时对考古是职业层面的了解,没有深度认知,认为田野考古发掘不就是把宝贝从地下挖出来供专家老师研究嘛,这种肤浅的认识在后来发掘中被一次次刷新,我才知道考古就是与古人对话。”张吉钦说,发现一处遗址,如同走进古人的生活、打开了一部无字天书,考古人所要做的就是破译这部“天书”,用手铲一层一层揭开古人神秘的生活。 完全还原古人生活,谈何容易!张吉钦的秘诀就是“耐得住寂寞,坚守才有所得”。 图|李焱 自2013年冬来到双槐树遗址发掘现场,张吉钦就很少回家,即使回家也仅是住一晚就走。“考古工作看似枯燥,但其魅力所在就是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铲会挖到什么,随时可能有新发现,随时可能改变历史。”2016年3月20日是张吉钦永生难忘的一天,当日接近中午时分,考古人员在清理中心居址区时偶然发现一个牙雕品。“当时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后来经研究分析,确认这是一条由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正在吐丝的家蚕。”张吉钦说,牙雕蚕的发现,证明至少在5300年前,黄河流域的人们就已经掌握养蚕缫丝技术,这对探寻中国丝绸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11年坚守,张吉钦几乎见证了双槐树遗址考古过程中所有的重要瞬间。他感慨道:“我们对古人生活的了解不过百分之一二,双槐树还有太多秘密尚待解开,这需要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坚守。” 图|李新华 多年来,郑州市全面做好双槐树遗址发掘和保护工作,溯源中华文明,传承保护黄河文化遗产。《郑州市双槐树遗址保护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为遗址的发掘和保护提供了“法”的保障。张吉钦介绍,双槐树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也正在推进中,未来将会有更多民众走进遗址,亲身感受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的魅力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张吉钦经常在夜里漫步遗址上,他看向头顶的星空,当看到北斗诸星依旧闪亮,与遗址中的“北斗九星”相映成辉,万千思绪油然而生。 5000多年过去,星空还是那片星空,地上已是沧海桑田。北望黄河,河上一轮明月升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轮明月曾见证5000多年来黄河边每一代人的生活,文明之光如月之恒,从远古照至今天,又继续照向未来。
(郑报全媒体记者 左丽慧 张思沛 李宇航)
9月20日~22日,郑州地铁部分线路延长运营服务时间,保障乘客顺畅出行!
汇聚共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