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千年文脉,考古人用行动“共叙时代华章”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左丽慧 李居正 文/图)文物不言,自有春秋。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出的“赓续千年文脉 共叙时代华章”系列活动,在考古工地开放、非遗制作、考古讲座等精彩纷呈的活动中赓续中华千年文脉;广大观众在踊跃参与、深入体验中认知商代历史和中华文明,激发共叙时代华章之情。
“天天不重样、样样都精彩”的国庆系列活动,不仅体现出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化惠民”的深切用心,更彰显出专业考古院主动承担使命的自觉与担当。
央视关注“考古体验升温”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这个国庆假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同时开放荣获“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商都书院街考古工地、被誉为“河洛古国”的双槐树遗址考古工地,“边学边玩”的文博体验新方式,引起了省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在商都书院街考古工地,广大游客跟随考古发掘专家讲解商代历史文明、参与活动游戏赢取创意礼品、走近探访亲手发掘……活动期间考古工地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而在双槐树遗址,“考古有意思”放映厅循环播放着《文物里的郑州》考古宣传片、无人机“勘探”体验等活动前围满了游客,大家在这里共赴文物之约、共享考古之乐。
“通过互动游戏、专家讲解,我们想让广大市民游客了解我们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体会到考古的乐趣和意义。”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丰富而具有意义的活动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一位观众表示:“以前孩子对考古感觉比较陌生,在这里通过亲手发掘、亲自体验和现场听取讲解,了解了商代早期历史,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提升。”另一位观众也表示,“考古公众开放日”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方式:“大家和文物亲密接触,不仅了解到郑州不只是火车拉来的城市,还具有悠久的历史。”
10月1日正值《双槐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参与活动的观众也拿到了宣传海报、手册等资料,合唱、河洛大鼓等形式多样的演出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公众普及双槐树保护条例的知识。巩义河洛镇双槐树村村民张振宇来到双槐树遗址考古工地,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学习了解《条例》细则:“以后能更好地保护双槐树遗址,作为双槐树的一个普通群众,我感到非常骄傲!”
“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活动在令众多省内外游客交口称赞的同时,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进行时》等栏目多次报道考古公众开放日活动;“探秘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等话题持续登上微博热搜。
游客点赞“博物馆里有意思”
“没想到博物馆的活动这么丰富,以前我还以为到博物馆只是看看静态的展览。”这个假期,从天津回郑探亲的刘女士在考古博物馆参加活动时,再次刷新了对博物馆的认识。
10月1日至7日,一针一线爱国情、千“编”万化 匠心织梦、留住夏天的蝉鸣、非遗传承·绘京剧之韵、非遗传承·一出好戏、非遗传承·艺术扎染等6项活动逐一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举办,既有契合国庆氛围的“小挎包”制作,又有满足小观众偏好的竹蝉制作;既有适合老年观众的编织,又有年轻人关注的皮影戏……多种主题的体验活动,在锻炼观众动手能力的同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知不觉间走进观众心田。
而10月4日举办的《考古人讲考古》公益讲座,在3D动画演示、考古现场航拍、手绘考古图纸等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的课件和专家讲述中,向公众揭开了商都书院街这个早商贵族墓地的神秘面纱,为市民在国庆假期打开了解郑州城市历史和商代文明的窗口。
公众广泛参与“共叙时代华章”
“现在博物馆的活动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新颖,可以感受到文物工作者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的不懈努力。”郑州市民李先生是历史文化的爱好者,他一直关注着郑州文博工作的发展和进步:“今年国庆节郑州考古活动被央媒多次报道,作为郑州人我也感到很光荣!”
当前,保护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更令人欣慰的是成为了越来多人的自发行动。“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不仅记录着中国历史的辉煌,更能够点亮我们的现代生活。”从事文创工作的梁先生表示,众多非遗手工制作、考古体验活动,让历史文明与现代生活交融,烙印着历史文化的文物展品与体验活动成功吸引大众的目光,“国家和城市的深厚历史被‘激活’在我们的生活里了。”
观众的积极参与和肯定,也成为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继续交出“文博答卷”的强大动力:“每次我们的活动得到观众的关注、认可,我们在欣慰的同时更感责任重大。”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他们将铭记观众的期待和所肩负的使命,在考古发掘、研究、阐释中,在公众活动设计、筹备中,力争有着更好的表现,“为广大观众持续提供更好的文博服务,使更多市民和游客更深入地了解郑州城市底蕴、共享考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