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探索未知 让科技触手可及——探访郑州首家社区科技馆

2024-10-11 16:04:48 来源:中原网

中原网讯(记者 李娜 陶然 文/图)听说,二七区嵩山路街道黄岗寺社区上新了一块科技“宝地”,外表看似寻常的社区办公处,内部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硬核配置。近日,记者探访这个全市首家社区科技馆——“蚂蚁科技馆”。

走进展厅,占地8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里有互动体验展品区、授课区,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操作性于一体的。顶部悬挂星球与宇航员等航天航空装饰物,星空顶与科技蓝的装扮科技感十足……

小小社区 藏着大大硬核

科技馆主要分为展览和沉浸式体验两大板块。除了配置有集声、光、电等科技元素的实景模型,还有专门的授课区。

“展厅展示了节水灌溉、养殖疾病预警系统、桑蚕生活史等多类型的科普知识,辅有相关小模型帮助孩子更直观感受科学知识。”黄岗寺社区科普大学学员侯春英介绍。

据了解,每周二,这里都会有一场面向辖区青少年儿童的科普教育活动,每次现场都热闹十足。“上个月,社区建起科技馆,在政策、资金支持下,器材越来越完备,科普内容越来越丰富,吸引了越来越多辖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侯春英表示,科技馆想营造的就是科普无处不在的氛围,因此充分利用身边的每一处小场景融入了科普知识。

物尽其用也要人尽其才。“社区发展了一支由科普专干、社区网格员、居民志愿者等8人成立的社区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普宣传、智慧助老等活动。同时,我们在居民中积极挖掘‘小小志愿者’,让孩子也能站在讲台上讲课。”侯春英说。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聚焦‘一老一小’,利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挖掘特色课程,补充学校科普空白,形成课外课堂互补。未来将引入优质科普资源、科学讲座、科技培训、科普展览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老人安心,孩子开心。今年56岁的张大妈喜欢在旁边的舞蹈厅练习舞蹈,如今有了科技馆,她可以一边带孙子一边发展自己的爱好。“有了这个科技馆,孙子在我练舞的时候有地儿去了,还能学知识,真方便。”

科普场馆、基地建设是科普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托,社区科技馆不仅已经成为了一处便民驿站,还可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激发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据了解,未来,郑州将计划在多个社区建设20至25个这样的社区科技馆,以居民“点单”、科技志愿服务队“接单”、社区“派单”的方式,开展科技教育、科普宣传、健康义诊、“智慧助老”等多种“科普+”“+科普”活动,切实将科普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引导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全域科普。

火力全开 小空间有大辐射

科技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的今天,城市中的社区科普馆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小空间不仅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我们主要通过展览、讲座、互动体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侯春英告诉记者,这些科普馆的展览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科技、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有利于拓宽公众的视野,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

此外,侯春英介绍,社区蚂蚁科技馆还为附近的工人南路小学提供了校外教育基地,每周二,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学习实践,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而社区科技馆作为城市的文化设施,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形象具有重要作用。“科技馆的展览内容不仅反映了科技的发展历程,也展现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通过科普馆的展示和科学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郑州科技馆馆长樊学峰表示。

在樊学峰看来,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上,社区科技馆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先,科技馆的运营和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文化产业等,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其次,科技馆通过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城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最后,科技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社区科技馆在城市发展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它们不仅在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为科技创新、城市文化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樊学峰总结,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支持城市社区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形式 资金配置 并驾齐驱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科技馆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基础建设由政府投入的主导性。基于此,樊学峰建议,未来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免费开放补助力度,完善建馆社区补助资金分配标准,为基层科技馆正常运营提供资金保障。

“要合理规划布局,主题规模具有层次。”樊学峰认为,社区科技馆不仅要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布局,同时,每个社区可以综合考虑社区特色、自身居民特点、交通、教育等因素,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规划、选址建设,建设内容坚持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专题性的特色科技馆,还可以根据自身师资队伍特点组织面向公众开放的专题讲座。

在内容上,樊学峰表示,要做到精细化、大众化。如今,大而全的时代已经过去,科学种类在时代浪潮的推波助澜下变得愈发专业精细,因此,社区科技馆的内容需要做到同一主题,多角度、多模态、多路径呈现。呈现的内容要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用大众话语讲专业化科技故事,把科技志愿服务融入科普实践,处理好科技的跨界性、综合性、延展性,让各类观众“沉浸式畅游”科普海洋。

除了内容,在表达形式上,樊学峰坚持要做到创新、个性、艺术。硬件和软件都要是开放的,原始的说教以及呆板的陈列形式早已与现代人们的需求格格不入,要集各界所长,兼收并蓄,允许多元声音,让观众有思考的空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实践。

在优化服务人员资源配置上,樊学峰表示,一支高水平的科普人才队伍是建馆基础,科技馆不仅要优化科普工作者待遇,还应给其更多外出学习机会,学习更多外地先进社区科技馆甚至是地市科技馆优秀经验,结合自身进行方式融合,提升自身质量。

“多功能则是社区科技馆为社会服务的具体表现。社区科技馆应突出‘社区’这一属性,尽可能满足居民、孩子的各类需求,可以设置更多类似科技创新、动手体验、电脑检索等项目,设立意见版,及时听取意见反馈进行改进。”

最后,在科技馆外观设计上,樊学峰更是认为,也应追求美感、艺术,并及时进行迭代。吸引人的第一步是要将“面子”装扮好,一个集综合性、创新性于一体的多维空间必然能带给人视觉艺术享受,它更体现了展品特质、科学研究、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等综合方面内容水平,以多模态的技术结合艺术手法阐述科技馆内容思想,让观众立体化享受一份感官盛宴,才能让科技馆口口相传,从而不仅吸引社区居民,更能吸引更多外来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