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大王”刘鸿生纵横商场多年,曾挽救了中国的民族火柴业
从洋人的买办到发展民族工业,从堂堂大老板沦为“小伙计”,从抵制日货发家到效忠“党国”而败落……他历尽风波,辗转奋斗50年,人称“煤炭大王”“火柴大王”。然而最终,这个传奇一时的“火柴大王”还是栽在了蒋介石的手里。
失学高材生去巡捕房教书
刘鸿生,浙江定海人,1888年生于上海,1956年死于上海,他创造了中国近代火柴工业,他奇迹的一生在上海起步,完成,消散。
在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大亨们中,刘鸿生是一个特例。他没有雄厚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也没有丰富的政治革命阅历,在政界、商界都无高枝可攀。他的父亲在病逝之前一直做着招商局的轮船买办,没给家里留下财产。许多年后,刘鸿生还记得当时家中的银箱并没有存着银洋,只有一叠当票。
尽管家境贫寒,刘鸿生的母亲为了不招致邻人的耻笑,还是绞尽脑汁、含辛茹苦地维持着儿子的学业,并最终送他读上了一般人很难考入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刘鸿生由于才智敏捷、成绩优异而给校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不仅被免去了全部学费,还有每月10元的生活补助。正是在这里,他学得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和与洋人打交道的经验。
刘鸿生本可以由此继续留学深造,获得一个良好的人生起点,但由于他拒绝了校长要求他成为基督教牧师的建议,不久便被学校除名。迫于生计,刘鸿生找了一份教外国巡捕学上海话的差事糊口,月薪40元。两年后他满20岁时,月薪涨到65元,生活已能自给。但对年轻的刘鸿生来说,这些钱只能为他提供一日三餐和一套得体的西服,并不能满足他出人头地的愿望。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