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中原文化

火柴大王刘鸿生的传奇人生(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8-23 10:41:25   来源: 中国网 我要评论

【字号 纠错  我要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郑州手机报,移动发ZZSJB到10658300;郑州晚报手机报,联通发701到10655885,电信发18至106592066。3元/月

  四大家族蚕食刘氏工业帝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量工商业资本迁往内地躲避战火,刘鸿生的人生舞台也在这次大撤退中从上海搬到重庆。一向回避政界的刘鸿生终于被蒋介石亲手拖进了四大家族的势力范围。

  1940年12月,蒋介石亲电刘鸿生,邀请他赴渝主持建立后方工业基地,并许诺提供1000万元,以补偿他落入日军手中的企业损失。刘鸿生备感鼓舞,欣然受命,迅速地勾画出了振兴西部的蓝图,并艰难地将其付诸实施。他在西南地区,直接或间接投资的火柴厂和火柴原料厂达到八家,保证了国统区的火柴供应,为国民政府带来巨大财源;在西北,他集资筹建了西北毛纺织厂。刘鸿生不辱使命,为开发西部地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是,当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的时候,刘鸿生本人又得到了什么呢?十几年后,他回忆说:“所谓大后方的企业,事实上是由官僚资本控制的,我在重庆和兰州的企业,都有来自大官僚宋子文、孔祥熙的投资。我本是上海的大老板,在重庆却成了别人的小伙计。”

  尽管刘鸿生为“党国”尽心竭力,但在四大家族的眼里他仍是个外人。蒋介石允诺的1000万元始终没有兑现,孔祥熙更是利用他资金和物质的匮乏,控制了刘氏企业五分之四的股份和各部门人员的安排。八年抗战对于整个中国是一场“惨痛的胜利”,对于刘鸿生本人则堪称“体面的失败”。

  在旁人看来,刘鸿生在战时能得到蒋介石的青睐,与官僚集团紧密结合,地位是日渐显赫。但像他这样不谙政坛套路的人,妄想从政客手中捞取好处,无异与虎谋皮,最后反被痛咬一口。这是刘鸿生的悲剧,也是游离于争权夺利的政界之外的所有商人的悲剧。

  战后刘鸿生的产业继续遭到蚕食鲸吞。1948年,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蒋介石推行币制改革,强制发行金圆券以代替形同废纸的法币,并派蒋经国到上海用新币换取民间金银美钞。蒋经国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刘鸿生。在军法制裁的威胁下,刘氏集团共交出黄金800条,美钞230万元,银元几千枚,兑换成了天天贬值的金圆券。

  这场浩劫使刘鸿生的企业元气大伤,他本人的冠心病也骤然加剧。战争的磨难没能打倒他,经营了几十年的事业却毁在强权之下。

  解放后,刘鸿生的企业实现了公私合营,刘氏工业帝国成为过去。68岁时,突发的心脏病给他忙碌而困惑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编辑 安吉)


上一页  
[1] [2] [3] [4]

( 作者: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马上评论

用户: 隐藏地址 
  登录    点击查看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