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芯银行卡安全并未升级
记者程思思
在磁条银行卡频频曝光盗刷案件之时,芯片金融IC卡的面世让持卡人欢欣鼓舞,一项近千名湖北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三成消费者已将磁条银行卡更换为芯片金融IC卡,不过细心的市民发现,新换的金融IC卡依然保留着磁条,这种既有磁条又有芯片的双介质产品真的安全吗?
带芯磁条卡只是过渡产品
昨日记者在位于台北路的一家国有银行看到,最新推出的金融IC卡和磁条卡的主要不同在于,新卡的正面左方嵌着小拇指大小的芯片,而卡片的背面则与磁条卡一样,依然留有黑色磁条区。
“现在发行的IC卡都是这样,又有芯片又有磁条。”一位银行个金部有关负责人解释,在芯片卡推广初期,银行大多发行的磁条芯片复合卡,这意味着同一张银行卡上设置芯片和磁条两种介质,这是一种过渡期的做法。”他介绍,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刷卡终端设备改造尚未完成,单芯片卡无法全面受理,加之不少持卡人仍习惯使用磁条卡,使得银行在短期内只好采取“兼容磁条和芯片”的发卡模式。
“受理环境不畅是银行发行双介质IC卡的主要原因。”银行人士透露,2011年3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IC卡芯片迁移工作。但实际上金融IC卡的推进并不顺利。根据目前央行统计数据显示,芯片银行卡发卡占比远未达标,芯片卡在银行卡的占比仅有1.4%。“为让换卡工作顺利进行,多数银行选择了折中的方法,同时也可以让持卡人逐渐改变消费习惯”。
“磁条+芯片”并不意味“双保险”
目前,市面上普遍流通的磁条卡,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制卡方式,不法分子将信息采集器安装在ATM机上或通过网上木马病毒的方式,就很有成功盗取用户信息,从而克隆出一张银行卡,所以一些受害者卡不离手仍被盗刷。和磁条卡相比,IC芯片卡更为安全,容量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卡上有读写保护和数据加密保护,并且在使用保护上采取个人密码、卡与读写器双向认证。芯片卡复制难度极高,具备很强的抗攻击能力。
磁条卡不安全,那既有磁条又有芯片的卡安全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卡部人员坦言,“磁条+芯片”双介质卡如果是在银行的ATM机上使用,那么系统会首选芯片渠道,但如果在商家的POS机上使用,就不一定首选芯片渠道,如果选择磁条渠道,同样存在不安全因素,存在被盗刷的风险。“现在的过渡产品,虽然有芯片,但主要功能是为满足‘贴近式’的支付,但由于芯片和磁条是一个账号,只要破译了其中一个,仍容易遭到盗刷。从安全性来看,现在发行的IC卡实质上还是一张磁条卡”。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发行4500万张芯片卡,其中湖北为40万张。银行人士透露,双介质的芯片卡应该占到八成以上。以发行量最大的银行为例,其已发行的超过3500万张金融IC卡中,仅有100万张左右是单芯片卡。“要想真正实现安全,必须办理单一的芯片卡,根据央行规定,明年起部分银行将只发行单一IC卡,2015年将实现全替换”。
办张IC卡工本费不下10元
虽然是一张并不成熟的IC卡,但记者采访时发现,办理起来并不容易。部分银行要求,持卡人办卡需支付10元—20元的工本费。而对于银行卡开卡费,央行出台的文件明确,是不需要支付费用的。
“这是不是变着花样在赚钱?”市民成先生向记者抱怨,由于自己的磁条卡一角断裂,影响使用,他不得不去银行更换一张新卡。但银行方面表示,新发行的卡片已统一为芯片卡,需要支付20元的工本费。无奈之下,他只好对新卡买单。
记者调查,目前江城银行提供的芯片卡,必须另行开户办卡,缴纳开卡费和年费,一般收取10元至20元不等的费用。部分银行规定,高端金卡客户可免费申办。
银行人士表示,对芯片卡收取工本费,主要是由于芯片卡制作费比磁条卡高出许多倍。以空白卡片成本计算,一张磁条卡大约是1元,而一张IC卡约是15到20元,两者之间的成本相差20倍,系统升级换代的支出更为巨额,发行芯片卡后,银行ATM机、多媒体自助查询机、柜台等都要加装读卡器,IT系统技术接口要进行改造。其中,ATM机改造成本每台约为8000元至1万元。
不过也有芯片卡制作商透露,芯片卡的成本并没有那么高,实际成本仅在5元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