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尘、微尘、超微悬浮颗粒,2月27日传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要为PM2.5定一个规范的中文名消息后,这一话题很快成为网络热点。也有网友认为,起名字不重要,如何治理才是重点。不过,该委员会还是打算近期在媒体上刊登专家建议,广泛征求各界意见,最终给PM2.5确定一个恰当的名称。(2月28日《西安晚报》)
搁在几年前,一提起PM2.5,估计不少人如坠云雾,不知所云。拜空气污染所赐,如今,人们未必知晓PM2.5的准确含义,但一定知道PM2.5不是好东西,它们一出现或者超标,就会损害健康。在这种语境中,给PM2.5取个中文名并无太大必要,如果因而劳民伤财,更不可取。因此有网友质疑,治理比取名更重要。当然,应该看到,治理污染是政府部门的事,这个委员会干的就是给科技名词确定规范的名称,由其提出给PM2.5取名似乎也没太大不妥。
该委员会动员令一出,可谓应者云集。从网友纷纷参与看,足见给PM2.5取名确实颇受关注。粗略地看,网友的参与分为三类:一是较为严肃地参与,比如有给PM2.5取名微尘、危尘的,有取名侵肺颗粒、超微悬浮颗粒的;一类是,纯属插科打诨,比如有取名幸福颗粒的,也有取名下午两点半的;还有一类是专门吐槽的,仿佛不取狠名就无法宣泄不满,比如毒尘、死尘、毒雾、砒霾……严肃取名的较少,绝大多数都是频频吐槽。
一场严肃的征名,为何变成了网民吐槽的狂欢,演变为一场表达不满的集体行为?细思之,不外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雾霾天频现、PM2.5猖獗,已经严重损害了公民健康,说其是毒雾、毒尘并不夸张,这从每个人的切身体会以及相关医疗数据中找到佐证;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前不久指出,PM2.5每立方米增加10个微克,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率可以增加到3.1%。要是灰霾从25微克增加到200微克,日均的病死率可以增加到11%。灰霾不光是对呼吸系统,而且对心血管、脑血管、神经系统都有影响,但是首当其冲的还是呼吸系统。
另一方面,雾霾天不断,但治理效果似乎不佳,从而导致公众忧心忡忡和心怀不满。日前,马云在演讲中称,相信十年以后中国三大癌症将会困扰着每一个家庭,肝癌、肺癌、胃癌。其中,肺癌是因为我们的空气。这绝非危言耸听。空气污染在持续,人们不堪忍受,艰于呼吸,突然传出要给PM2.5取名的消息,无疑成为人们表达无奈和委屈的一个出口。
呼吸到新鲜空气本来是权利,却成了一种奢望,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诘问效果,这足以说明当前的空气污染已经成了全社会的集体痛感,加快治理步伐,正当其时!网友借给PM2.5取名,是宣泄,更是期待,但愿职能部门从中能够真正读懂了民意,有压力、有动力,尽快行动起来。秦淮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