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喜欢 | 足球

2022-11-25 16:12:57 来源:中原网

1990年的夏天,趴在渭河边教工宿舍的窗户上,我第一次看见了马拉多纳。

那一个神奇的夜晚,对我来说至少发生了三件事情:

1.开始爱上足球。

2.开始成为阿根廷队的铁粉。

3.开始爱上音乐。

▲毕加索:《足球》,1961年,加拿大温哥华查理洛索艺术机构

阿根廷的足球是这样的,此战可败,但要输的漂亮,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对阵英国,对阵荷兰,对阵德国,对阵意大利……这些来自潘帕斯草原的艺术家们跳着天才的舞步奉献着一个又一个经典时刻。

拒绝平庸,遇强则强。绝不掩饰缺点,哪怕付出代价。

阿根廷在揭幕战上就付出了代价,但是又如何?

失败挡不住喜欢,就像那首《意大利之夏》,直接颠覆了我对音乐的理解,歌还能这样唱啊!让人浑身发麻,浑身发麻,浑身发麻!

​▲亨利·卢梭:《足球运动员》,1908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最美是真。

一直到数年后中国摇滚乐横空出世,才接上了这个感觉。

那个群星闪耀的夏天:马拉多纳携左右翼风之子卡尼吉亚和布鲁查加,德国三驾马车,荷兰三剑客,金毛狮王和疯子门神伊基塔,伟大的意大利后卫线……

▲黄慎:《蹴鞠图》,清,天津博物馆

2021年底,看了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蒂诺的影片《上帝之手》,才知道马拉多纳当年转会到那不勒斯,给那个海湾城市,给那一代年轻人,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影响。

这部电影拍的是导演的青春,成长的体验。他肯定不知道,同样的年代,马拉多纳不仅影响了地中海边的他,也影响了渭河边的我。

几年后,巴蒂斯图塔继承了阿根廷足球的光荣传统,并演绎出崭新的暴力美学。

他像是从希腊雕塑里走出来,披上佛罗伦萨的战袍,在亚平宁半岛掀起紫色风暴。

谁都知道他什么时候起脚,谁都知道他向哪个方向踢,谁都挡不住他的进球。

▲马远:《蹴鞠图》,南宋,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技巧都不值一提。

重剑无锋,闻风丧胆,所向披靡。

佛罗伦萨人为他疯狂并竖起战神雕像。

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佛罗伦萨,但在职业生涯后期,为了冠军奖杯,忍痛转会罗马。

我至今记得罗马夺冠那一刻,他赤裸着上身在托蒂的搀扶下走出草坪,像一匹受伤的野狼,像希腊神话里的英雄,他掩面而泣,不知悲喜。

再往后,上天居然又给了阿根廷一个梅西!天才这种事,你只有努力过才知道,没有就是没有,再练也白搭。

服就行了,欣赏吧。

可惜他是天才,不是王。

现代足球,缺王。

▲钱选:《宋太祖蹴鞠图》,元,上海博物馆

2001年,我婚后买的第一件电器是电视机,就为了看十强赛。

那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中国队。

那么自信,那么从容,那么精神,后防稳固,边路强悍,锋线犀利,那是王者之师啊。

为什么只是昙花一现?为什么大多数时间我们只能长吁短叹?

2006年的一个夜晚,我在南京东郊宾馆的房间里,百无聊赖。突然就听到一个声嘶力竭的声音:

“点球!点球!点球!格罗索立功啦!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球进啦!比赛结束啦!意大利万岁!”

这段惊世骇俗的天才解说,就像第一次听到《意大利之夏》,整个人都炸了!

▲L.S.Lowry-《去看球》,1923年,英国

有时候,人生的绽放就是一瞬间,长期的积淀,阶段性的爆发。

那个瞬间是如此迷人,像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像夜空中炸开烟火。我们不要惧怕孤独,不要惧怕痛苦,那都是为了迎接,生命中闪闪发光的时刻。

#作此文想到了这些画

或者是看了这些画作了此文

毕加索:《足球》,1961年,加拿大温哥华查理洛索艺术机构

L.S.Lowry:《去看球》,1923年

亨利·卢梭:《足球运动员》,1908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马远:《蹴鞠图》,南宋,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钱选:《宋太祖蹴鞠图》,元,上海博物馆

商喜:《宣宗行乐图卷》,明,故宫博物院

杜堇:《仕女图卷》,明,上海博物馆

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卷》,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

托马斯·韦伯斯特:《足球赛》,1839年

托马斯·M·M·赫米:《桑德兰对阵阿斯顿维拉》,1895年

翁贝托·博乔尼 :《足球运动员的活力》 (1913)

威廉·雷金纳德·豪·布朗恩:《温布利》,1923年

伊丽莎白·汤普森:《洛斯战斗中的伦敦爱尔兰中士》,1916年

皮特·爱德华兹:《博比·查尔顿》,1991年,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

《蹴鞠纹图案印》,西汉,北京故宫博物院

《蹴鞠纹铜镜》,宋,国家博物馆

#可能比较搭的音乐

Giorgio Moroder、Gianna Nannini:《意大利之夏》

麦当娜:《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张新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