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里看变·解码郑州深改】一座科技新城的创新密码

2024-07-13 08:19:39 来源:中原网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数里看变·解码郑州深改】系列报道

一座科技新城的创新密码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近年来,郑州各行各业各领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郑州日报推出《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数”里看“变”·解码郑州深改》系列报道,全景记录郑州的新探索、新举措、新成效,为您讲述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动人故事。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魏书杰

机器轰鸣声里,生产氛围热烈;塔吊林立影里,施工紧锣密鼓——7月11日,全省第十三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火热启动,中原大地发展之力喷薄欲出。以“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为牵引,近三年,全省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达15.1%,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由2020年的22.4%、11.1%提升至2023年的25.5%、14.7%。

把握时与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作出一系列科学部署。

放眼郑州,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第一动力”结出累累硕果——

突破 创新主体应势而变

走进位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内的富士康灯塔工厂,无人化操作的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推动优势产业延链、升链,才能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工厂负责人表示。

通过数字化加快转型,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智能制造企业转变,发挥龙头作用,在郑州成立新事业总部,富士康从“挑大梁”向“领头羊”迅速转变。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攻克北京冬奥会开幕火炬外壳材料难题,让全世界看见河南之光。

从富士康到奥运火炬,仅仅是郑州创新主体提质增效的缩影。近年来,郑州紧扣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主线,聚力关键环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创新体系建设为支撑,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手段,加快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如今,郑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800多家、科技型企业1.3万家、专精特新企业3554家,形成了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达6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为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提供支撑。

裂变 搭建多层次创新平台

“我们就是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顶天立地’的科研。”河南首家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科研部部长张涛一语中的。

近日,郑州市政府办公室发布《“科创郑州”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其中提出,布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渠道融通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优质技术项目和成果在郑州转移转化,构建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加快推进实验室体系重塑重组,高标准建设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

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启动区

近年来,郑州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大力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多层次科研平台,以高能级平台激发创新“裂变”。

目前,郑州已拥有68家国家级研发平台、1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家省实验室,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未来产业点燃发展引擎。

引流 汇聚五湖四海英才

人才,是强市之基、发展之要、活力之源,是打造创新“策源地”的强劲引擎,更是做强产业发展的“硬核”支撑。

近年来,郑州不断以政策引才、产业聚才、事业留才,让天下英才在郑州遇见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2010年,李冀从加拿大回到郑州,他创办了郑州联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起返乡创业初衷,李冀感慨万千:“借助回家探亲的机会,我了解到为了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郑州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让我很心动。”14年间,不少人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来到他的公司,在这里与他一起并肩作战。

“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没有错。”回国创业期间,他不仅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厂房以及资金支持,在申报各类科技扶持政策和项目上也得到很多指导。“这些有力帮助与明晰指引,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李冀感叹。

截至目前,郑州市人才工作共实施了6批,共512个项目。

敢闯 培育良好创新生态

电子信息产业迸发新活力,“医”字号新城快速崛起,跨境电商产业振翅高飞……郑州航空港区正挥毫书写新篇章。

“过去10年,郑州富士康在这里发展迅速,取得喜人成果。”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爱民说,进入新10年,增强发展动能,郑州航空港区也有注入“新鲜血液”的现实需求。

向“新”而行,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对此,郑州航空港区充分发挥中原特区体制、枢纽、开放、发展空间等独特优势,聚焦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航空航天卫星等先进制造业,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为未来10年发展蓄积充沛动能。

向“新”而行,政策先行。郑州市委、市政府近期发布《关于率先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意见》,针对创新格局、创新平台、创新课题、创新主体等推出一揽子举措,向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目标迈进。

未来的郑州,将持续贯通“政产学研金服用”,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前沿技术跨越产业化的“达尔文死海”,让未来之光照进现实。

本报记者 李娜 覃岩峰 陶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