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村游有“看头”有“赚头”

2025-03-28 08:51:10 来源:中原网

海上桥村的文艺演出

中原网讯(记者 谢庆 实习生 曹馨予 文/图)当第一缕阳光跃过青龙山的脊梁,伊洛河的碧波便泛起金色的涟漪。巩义的清晨,是从千年石窟的斑驳光影里醒来的,是从康百万庄园的雕花窗棂间流淌出来的,更是从海上桥村写生大学生的笔尖跳跃而出的——这座河洛名城,正以文化为笔,在青山绿水间书写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守护绿水青山 释放生态红利

周末,从郑州市区来到巩义市小关镇南岭新村的赵先生一家人一下车便放飞了自我。俩孩子在山林间打闹嬉耍,赵先生夫妇则一边在山间漫步,一边感叹这里漫山遍野的树木颜色如同油画。“现在看到的是黄绿交替,夏天看到的是郁郁葱葱,让人自行脑补过段时间的勃勃生机,很有意思。”赵先生感慨道。

南岭新村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绿色植被覆盖率约80%,这里山连山,山重山,万峰竞秀。山中,悬崖峭壁,林木遍布,泉鸣玉佩,鸟啭笙簧。秀峰、奇泉、怪石、深潭,令游客流连忘返。

据南岭新村党总支书记李国振介绍,南岭新村今天的秀美风光,其实是几代南岭人保护生态的结果。南岭沟壑纵横,土地是石渣地,不长庄稼。南岭靠着山,山上的石头是页岩石,一碰就碎,利用价值极低。指望不了山石,南岭人就靠勤劳的双手摘山果、采野菜、种小杂果等过日子,依然留住了绿水青山。随着精准扶贫的实施,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人来旅游,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村里新建了村组道路、登山步道、塘坝、蓄水池,解决了群众吃水难、走路难问题。为充分用当地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游,该村还聘请专业机构做起了旅游规划。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村民也从中受益。走在这里,三两步就会出现农家乐宾馆和充满农村特色的餐馆,村民切实感受到了家乡发展带来的红利。

激活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这两天,位于巩义市涉村镇的石居部落逐渐热闹起来,来自郑州高新区的一家科技公司准备过几天来这里团建。“这里跟其他地方的民宿确实不一样,完全不同的风格,既能让员工呼吸到山里的新鲜空气,又能接受红色教育,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前来考察环境的马先生对这里赞不绝口,预定了下周的公司团建。这几年,红色旅游的升温让石居部落成为很多单位举行团建的地方。

石居部落位于涉村镇北庄村,有杨家寨、冷沟、滴水沟等众多山水资源。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的根据地。1944年,皮定均将军率领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在这里驻扎,与当地群众并肩作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在这里改造民宿,就是想依托豫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教育培训和食宿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复合发展模式。”项目负责人齐雪凤告诉记者,自运营以来,石居部落凭借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迅速在全省打响知名度,先后接待10万余人次参观学习,组织各类培训2万余人次,并被河南省委组织部授予党员教育培训示范性党校。北庄村则获评河南省首批乡村旅游特色村。

周边的村庄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为游客提供地道的乡村美食和舒适的住宿环境。这种“红色+生态+乡村”的多维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嫁接美学基因 激发乡村创造力

看惯了都市的繁华,来到海上桥村,你会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在这里,青砖古瓦、雕梁画栋、曲径通幽的晚清古建筑群瞬间带你回到100多年前。

海上桥村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西北部,文化底蕴深厚。作为豫西窑院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该村拥有清中晚期的古院落42处,因而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太漂亮了,站在这里,就能想象几百年前的海上桥村老百姓的生活场景,这才是最真实的历史教材!”从周口带着家人来参观的程永鑫一边感慨着古人的审美和智慧,一边给家人拍照留念。

为了将这里的美景变成艺术作品,各地写生爱好者相继来到这里。当画笔遇见古村,艺术不再是城市的专属。乡村,正在成为美学的“新田野”。目前大峪沟镇已邀请清华美院、鲁迅美院等29所大学在这里建立写生实践基地,打造书画交易和研学活动平台,每年到这里的写生爱好者已达万人。

该镇还引入文渊书院,开展古建模型研发、体验等活动。围绕弘扬陶瓷研烧技艺,创办唐三彩陶艺馆,将非遗文化产业化运营,吸引各类文化艺术人才到海上桥创业。通过艺术提升乡村旅游品位,海上桥村让美丽乡村有魂、有型、有活力,打造出富有艺术特色的美丽乡村新样本。

随着客流量的不断增加,大峪沟镇将盘活部分传统民居发展民宿、餐饮等业态,引导村民参与经营,让古老的海上桥村焕发新生机,让这里的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自豪的生活。

生态为底、红色铸魂、艺术添彩,通过文化赋能,巩义推动文旅交融互动,激荡出生生不息的发展脉动,让乡村旅游既有“看头”又有“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