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媒体解读暴雨预警上海样本借助各种媒体发布信息

2012-08-27 14:56:00 来源: 齐鲁晚报 
字号  

  “那天,微博上更热闹”

  8日那天是一个工作日,上海不少单位临时放假,所有教育培训班停课。早晨7点多,雨下得很大,路红坐公交车上班,一路上很少看到行人。

  “要看一个城市对暴雨灾害的预警做得怎么样,只要看暴风雨来的时候,滞留在城市道路上的车辆和人员的多少就能判断出来。”这是央视评论员徐慨的一个判断。

  透过玻璃窗,路红看到,一个个橙色的“小蘑菇”晃动着——他们是不停在清理排水孔、防止排水不畅的环卫工人。

  在降雨量最大的闸北区秣陵路附近,环卫工曹国泼和工友负责大约300米长的道路排水通畅。

  在这个只有几百米的“重点防范”路段上,还有市容、绿化、交警、城管、公安以及街道的数十名公务人员。

  闸北交警中队干警洪涛正在值勤,“市委书记已经要求了,‘海葵’来了,不能死一个人。所有的警察都要上岗值勤,不能休息。”

  大树被吹倒、广告牌被吹倒、行人摔倒、车子刮蹭……上海火车站综合管理员胡兵说,那天现场很乱,他到处“救险”,周围还有交警和市政的“机动力量”随时支援。

  “那天雨下得很大,微博上更热闹。”到单位后,路红就立刻打开微博看看暴雨方面的信息。“上海发布”、“上海防汛”、“上海水务”、“上海天气”……几乎每个政务微博都在随时更新暴雨情况和抢险抢修情况,还有不少网友跟帖。

  有网友爆料,“在建的上海中心一处脚手架变形摇晃,万一坠落不堪设想。”这个信息被消防部门捕捉到后,12名工人随即顶着12级的大风,站在上海中心第69层加固脚手架,排除险情。

  “很多网友在网上披露,哪里很危险,哪里树倒了,哪里有人在抢修。”路红说。

  在专栏作者涂子沛看来,这正体现了信息开放在抗灾抢险中的巨大助力。涂子沛是一名信息技术经理人,现居美国匹兹堡,曾在国内政府部门做过近10年数据统计工作。他新近在国内出版的《大数据》一书中阐述,一个真正的信息社会,同时也会是真正的公民社会。气象信息和政务信息时时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参与其中,形成有效互动,极大提高了抗灾能效。

  网友“5拜拜530”发布信息称,目前上海的所有下立交均配套建设有泵站,一旦出现积水,马上可以强排,大家下桥不用太担心。但上海市防汛办常务副主任胡欣纠正说,由于多条内河正遭遇高潮位,泵站没法及时排水,这才造成了北部地区近400条马路出现积水。

  9日一早,市区已经没有积水,街道全部变干,只有一些被刮倒的梧桐树还倒在路上。

  “一定要看微博才是真的!”路红说,她更相信微博上的眼睛和声音,不过,台风期间,“我包括网友,都很难挑出政府的毛病。”

[作者:肖媛媛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