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央地携手助力航空港区加速腾飞
中原网讯(记者 李媛媛 通讯员 杨宇)3月28日上午,第十届央企投资发展会议之“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交流座谈会于北京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央企投资协会主办。航空港区财政金融局等相关区直部门、各国有平台公司、各产业指挥部的相关负责人齐聚首都,与众多中央企业、金融机构和地方国资国企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金融与央地合作新路径,为航空港区的蓬勃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座谈会开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发表精彩致辞,航空港区作为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近年来,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在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未来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深化央地协同,打造中原崛起新标杆。
座谈会设置三个关键环节。在“前沿篇・科技金融”环节,特别邀请湖南大学股权与创业投资研究院和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两位资深专家带来高含金量的主题演讲,为航空港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了极具前瞻性的思路和宝贵的借鉴经验;进入“机遇篇・港好豫见”环节,航空港区财政金融局和郑州航空港科技资本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围绕“产业机遇”和“投资机遇”两大核心维度,分别就《郑州航空港区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郑州航空港科技资本有限公司发展规划》进行深度推介,引发参会单位高度关注;随后的“合作篇・央地交流”环节,将座谈会的氛围推向高潮。各参会央企、地方国资国企代表与航空港区国有平台公司、相关产业指挥部展开精准高效的“靶向对接”。中核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航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央企代表纷纷表达了与航空港区强烈的合作意愿,期望在金融创新、基金投资、产业项目落地等多个领域与航空港区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航空港区紧紧围绕独特的战略定位和发展优势,坚持以产业为基,以科技为要,大力培育引进多样化金融市场主体,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科技金融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形成良性循环。在科技金融平台搭建方面,组建郑州航空港科技资本有限公司,整合政策、金融、产业资源,打造科技创新领域全金融产业链综合性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精心构建政策之网,围绕打造中原“金融特区”的目标定位,出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1+N”系列政策,推动海内外金融资源加速集聚。率全省各地市之先,制定《航空港区发展科技金融实施方案》,以25条真金白银明确郑州航空港发展科技金融的新蓝图。立足制度突破与生态优化,出台《国有投资基金容错尽职免责管理办法》,推动形成“敢投、会投、愿投”的良好生态;健全科技创业投资体系,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首只政府性产业引导基金和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构建引导基金和产业母基金“双轮驱动”的基金矩阵,科技创新领域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创新金融产品,联合人保财险设立全省首家“科技保险创新实验室”、完善新型政银担合作体系,科技金融“工具箱”不断完善,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金融支持;做优金融服务,打造特色金融服务品牌IP“金融汇客厅”,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扩圈的形式,集聚金融资源,汇聚产业智慧,有力促进了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入驻航空港区银行21家,保险7家,融资担保公司1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融资租赁公司5家、基金管理公司5家,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4只。2023年5月17日获批河南省首个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及基金管理人双试点,并落地全省首只试点基金—河南郑卢空铁双枢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24年新设立私募基金机构17家、管理规模326亿元,规模及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2024年9月,速达股份成功登陆深交所主板,是新“国九条”实施后国内首家深交所主板上市企业。金融业整体发展呈现出持续加速、健康稳定的良好态势。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航空港区与中央企业、金融机构之间搭建起沟通合作的重要桥梁。下一步,航空港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要求,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金融创新高地,在央地合作的新征程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助力航空港区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加速腾飞,为建设现代化河南、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山寄情 绿意润心——郑州御泉陵园举行公益生态葬集中安放仪式
医保数智人“郑小医”“郑小保”正式亮相,多渠道为参保人进行智能化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