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路街道用活“网格+普法”模式 以“三化”筑牢社区法治堡垒
中原网讯(记者 李媛媛 通讯员 武雯静 李萌)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之路上,上街区工业路街道积极创新,巧用“网格 + 普法”模式,通过专业化、定制化、多元化的有力举措,为社区筑牢坚实的法治堡垒,让法治之光遍洒辖区每个角落。
一是普法队伍专业化。从社区工作者、退休法律从业者、志愿者、党员、楼长等多群体中,选拔培养熟悉法律、沟通力强的人员,担任网格普法专员,经专业培训后,化身邻里法律“活字典”,日常开展辟谣、反诈、《民法典》、《劳动法》等各类普法活动40次,累计受益群众达2000余人次,切实将法治理念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同时,与司法所、派出所、律所等常态化联动,定期邀法官、检察官、律师下沉网格,举办专题讲座、提供法律咨询等,为普法注入专业力量,让复杂法律问题有权威解答。
二是普法内容定制化。立足贴近生活,依小区类型、居民特征“量体裁衣”。老旧小区侧重邻里关系法规普及,预防纠纷;面向老年人聚焦防诈骗法律知识,守好养老钱。还紧跟热点难点,结合社会热点、社区治理难题,针对性开展消防安全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精准满足居民法律需求,预防化解邻里纠纷10起。
三是普法形式多元化。线上线下齐发力,拓展普法覆盖面。线上利用网格微信群、短视频平台,每周推送不少于3条法律知识短视频、漫画等,打破时空局限;线下累计举办“法律集市”5次,开展“法律进家门”活动100余次,组织模拟法庭2次,为居民送上法律知识“大礼包”,给予个性化指导,营造浓厚法治氛围,让居民生活更安心。
通过“网格 + 普法”模式下专业化、定制化、多元化的实践探索,工业路街道切实提升了居民的法治素养,辖区内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大法治动力。未来,工业路街道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不断拓展法治建设新路径,向着更高水平的法治建设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