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区建设路街道:服务管理一“网”情深

2025-03-21 08:52:15 来源:中原网

 党建引领 网聚效能 之 一线样本 

中原区建设路街道:服务管理一“网”情深

“小单元”融入社会“大治理”,中原区建设路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立足民生,通过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温暖守护城市“烟火气”。

线上线下结合 提升“平安指数”

建设路街道是中原区14个街道办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仅1.02平方公里。虽是“袖珍”型,却是中原区最早成立的办事处,老旧小区多、中老年群体多。

聚焦平安建设,建设路街道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抓好前端融合、中端规范、后端提升三个关键环节,将辖区“平安指数”转化为群众“幸福指数”。

建设路街道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大屏上,实时监控数据显示着街头巷尾的动态画面,发现问题,值班人员一键派单,迅速处理。

建设路街道网格化治理的一大特点是,和综治中心平安建设融为一体,实现了党政办、城运中心功能双合一,依托城运中心和综治中心,实行线上、线下结合,事件一体流转,打破双线作战模式,提升运转效能。

2024年9月28日,建设路街道市场街社区网格长在巡查时获悉低保户马某在家中晕倒,迅速协助将其送至医院救治。因严重脑梗心梗,马某全身瘫痪,其本人无子女,父母已离世,出院后生活保障是个大问题。事件上报后,中原区民政局等单位接单办理,目前已将其安排到养老院集中供养。

建设路街道整合辖区单位各方志愿力量,强化信息联通,发挥街道城运中心枢纽作用,发现问题,及早介入。强化联动处置,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协同整合公安、司法、民政、应急等多部门力量,形成“矛盾纠纷联调、重点风险联防、突出隐患联治、管理服务联抓”的工作机制,确保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响应。

“三圈五步”工作法 快速排查处理问题

“三圈五步”熟记心间,问题处置快捷高效。在推进基层治理中,建设路街道总结提炼了便于记忆、流程清晰的“三圈五步”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法。通过划分圈层、规范流程、处置闭环,有效提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三圈”即核心圈、关联圈、影响圈。“五步”是建设路街道总结的一套涉及事件搜集、流转办理、事因调查、多元调解、结案分流的规范化排查处置流程。

市场街78号院一户居民,独居且行动不便,是网格的重点关注对象。今年1月8日,网格长在上门走访时,发现他卧室被子上有很多烟头烫的洞,询问后得知他有在床上抽烟的习惯。发现这一隐患后,网格长第一时间上报。当日,街道应急办工作人员就对该居民进行了安全科普,在其卧室安装了烟感报警器,并配备了灭火器材。

助力纠纷化解,建设路街道以“情、理、法”为抓手,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种化解机制。发挥各网格调解小组的“熟邻”作用,用心用情调解各类问题。矛盾较为复杂、需专业法律人士指导介入时,通过“向阳花开”线上调解室,直接连线法官、检察官,实现远程面对面调解。同时还引入了专业诉前调解团队“和而解”长期入驻办事处,开联席会议,部门联动,靠“法”解决。

征集群众“微心愿” 架起云端“心通桥”

架起云端“心通桥”,建设路街道“近邻微网一家亲”、群众“微心愿”征集等活动丰富多彩。以活动为平台,左邻右舍走出户外,聚在一起,增进了感情和交流,从“生人”变成“熟人”,熟人变亲人,营造和谐愉悦的楼院氛围。

防诈骗知识宣传、心理健康等各类宣传讲座有针对性地服务部分群众遇到的个性化问题。街道变管理为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将平安建设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得的幸福体验。

宣传浸润,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共鸣”。构建“队伍+阵地+云端”的全域普法矩阵,培育了一支由19人组成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化身“行走的法典”,活跃在社区院落进行接地气的宣讲。搭建家门口的“普法课堂”。普法入院,依托“向阳花开”直播间开通线上直播,邀请专家定期开展法治宣传、青少年心理辅导等,使居民遇到问题有处咨询。

街道各个社区的“微心愿”征集活动,主动听取群众心声,深受居民欢迎。文化宫路69号院属于老旧小区,一直未安装暖气,多次协调均未达到预期效果。网格员走访了解情况,将加装暖气这一“微心愿”纳入社区心愿清单。征求意见、张贴通知,召开问题协调会、“小板凳会”等20余次,主动了解居民诉求,优化施工方案,问题成功解决。

多种渠道收集群众心愿诉求,建设路街道梳理出5大类79个“心愿清单”。利用“网格联盟”共建机制,动员各方力量认领“微心愿”,先后为群众解决供暖供气、电梯加装、充电车棚建设等重点民生实事260件。

致力于抓基层、打基础,建设路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好群众路线,以网格搭台、数字赋能促进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全面提升,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记者 孙志刚